首页>智库成果>首科报告

基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科技创新 贡献率研究

2014/12/25

本文在介绍测算科技进步速度、贡献率及相关指标方法的基础上,对2006-2013年北京地区资本、劳动和科技创新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科技进步贡献额、科技进步贡献率及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并与全国水平和主要沿海发达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测算数据看,北京地区的科技进步贡献额保持着一定规模的增长,在“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科技创新对GDP增长量的贡献达到500亿元以上,较“十一五”期间每年对GDP增长量的贡献多出100亿元。与此同时,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要素生产率水平也较为稳定,大致保持在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增长1%时,GDP增长5%。科技进步贡献率则达到60.11%,居全国第1位。北京在创新人力资源、研发投入强度、知识产出水平以及科技合作与交流等诸多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北京的经济增长已摆脱主要依靠投资单纯追求GDP增速的发展理念,转而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自美国经济学家索洛(Solow)在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成为了一个持续不衰的研究课题。2006年,技术进步贡献率指标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规划》)中的发展目标,这对全面落实科技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十二五”以来,北京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进步,是全国经济总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地区生产总值(GDP)已经接近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3万元,超过上海列全国第二位。特别可喜的是,在经济增长量中,北京重创新、调结构、抓质量、促效率,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13年,北京市科委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北京立言创新科技咨询中心,聘请科技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师范大学等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对北京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系统研究,对科技进步贡献率及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并与全国和主要沿海发达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定量化分析,进一步了解科技创新对首都经济社发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为下一步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全文 >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评价思路与指标体系报告摘要

2014/12/24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系统工程,本研究立足于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和发展内涵,探索建立分析和评价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指标框架体系。在综合文献梳理和系统研究基础上,提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应立足超大城市、首都定位、国家使命“三大战略基点”,突出竞争力、带动力和影响力“三大动力”,强化人才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经济带动力、社会带动力、生态带动力;区域影响力、国家影响力和世界影响力“九项支撑力”,初步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全球视野的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框架体系。

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实力雄厚、创新文化发达、创新氛围浓郁、科技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科技发展潜力和人文自然环境、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已经日益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新思想、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文化的重要创新策源地之一,具有建设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比较优势。但是,从现有的理论文献和实践案例来看,目前国内外对“全国创新中心”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国情各异,如何在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大国中,建设一个以首都城市为主体,引领地区、全国和全球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现实可供直接参考和借鉴的模板。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研究认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不能简单套用国外或国内一些约定成俗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思路,需要从国家对北京发展的要求、北京市自身发展条件出发挖掘新的城市定位和发展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梳理分析维度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全文 >

京津冀联合打造创新发展战略高地研究报告摘要

2014/12/23

打造京津冀创新发展战略高地是新时期京津冀科技创新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核心任务。为合理、有效的构建京津冀创新发展战略高地理论分析框架,课题组结合从国家、区域、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层面梳理的国内外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典型案例,研究了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的现状、特点以及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创新一体化中的作用、特征、政策及其相关机制,总结了成功经验与教训;并从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机制健全和资源配置等四个方面总结了典型案例给京津冀创新发展高地研究带来的若干启示。在此基础上,从发展阶段、区域特质和功能定位等三个视角提出了京津冀联合打造创新发展战略高地的发展愿景。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