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首科报告

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研究报告摘要

2014/12/19

本课题梳理了制约跨行政区协同创新的行政壁垒、利益藩篱、要素流动不畅、资源共享不够等难点,针对性的研究了欧盟、东京都市圈、长三角等国内外典型区域协同创新政策的具体做法。通过实地调研,从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产业集群和创新集聚、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等几个方面对京津冀现有协同创新政策进行了梳理,总结分析了这些政策的背景需求、政策目标、政策思路和着力点、政策实施和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现状、问题及政策需求,从优化现有政策和制定新政策两个方面初步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政策的基本思路和着力点,为进一步强化京津冀协同创新提供政策支撑。

全文 >

京津冀区域协同应对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对策研究报告摘要

2014/12/18

本研究从区域协同治理的角度入手,立足于公平公正原则,结合生态环境外部性极强特性,调研梳理出京津冀地区所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京津冀地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包括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体制机制建设等治理实践,进而提出了应对京津冀地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顶层设计思路,构建多元主体网络化的京津冀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协调治理结构,综合运用制度保障、技术创新、治理工程等方式全面推进的对策建议。

全文 >

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研究报告摘要

2014/12/17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北京、天津、河北重点发展的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区域产业发展和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京津冀地区中药产业、化学制剂优势突出,外资、国有经济比重大,大型企业和总部企业多,应促进京津冀中药、化学制剂等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强化产业活力。从京津冀内部来看,北京创新成果产出大;医院市场辐射作用强;产业规模大,高端效应凸显。天津中成药制造,港口医药物流优势。河北化学原料药、中药物流优势。三地产业存在产业链断链、部分定位重叠等问题。下一步,京津冀要积极探索三地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以首都经济圈规划的顶层设计为导向,制定并落实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着力“错位发展”,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深化共同市场和共同政策的体制改革,在药品招标、医保目录、注册审批、药品定价等产业关键政策实现区域联动,打造京津冀共同体;鼓励三地企业并购重组,相互建链、接链、补链,共赢发展;构筑人才交流平台,大力建设京津冀产业联盟、专业技术学(协)会等新型创新组织,促进区域间交流与协作。

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包括传统制药产业和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药物产业。从细分行业上来说主要包括化学小分子药物、生物大分子药物、中药、医疗器械以及制药装备、卫生材料等;从产业链角度来说包括药材种植、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药械批发流通)、医药服务业(商务服务、研发服务为主)。
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全球药品市场增速一直高于全球宏观经济增长,2013年总体销售额达到9833亿美元,预计2014年将突破一万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5.9%。美国、日本、英国、韩国、印度等发达和新兴国家均出台措施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把它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先后出台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两万亿,并多年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在生物医药跨越发展工程(简称“G20工程”)的推动下,产业规模顺利突破千亿,医药制造业利润率全国排名第一、医药商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全国排名第一、医药服务业在全国也保持优势地位。2014年,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生物医药产业是京津冀三地重点发展的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区域产业发展和实现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