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法制是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支撑和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北京科技法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北京科技法制建设的心得体会,提出了完善科技法制的相关建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强调更好的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为进一步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必须大力推动科技法制建设,积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不但是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政府科技创新组织方式的重大改革。本文从行动计划产生的背景,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体现的改革思路,组织机制方面的创新等角度介绍了政府在科技创新管理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2014年4月14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印发“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简称“行动计划”)。5月6日,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
行动计划是北京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京发〔2012〕12号)的重要举措,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支撑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切。
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重点任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为推动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民生重大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行动计划初步确定首都蓝天行动、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与环保产业发展、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应急保障、首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重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突破及产业发展、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先导与优势材料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12个重大专项。借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模式,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和动态调整原则,先期启动实施一批市场需求迫切、技术创新基础较为成熟且需要进一步创新政府组织管理机制的重大专项。
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梳理分析了北京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其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以及存在的政策保障不够完善、发挥作用空间有限、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和社会组织自身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从完善法规政策,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培育和发展稿子力度,加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强化评估评价和监督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北京社会组织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更好发挥作用的对策建议。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