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专家观点>正文

【专家观点】赵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重点

发布时间:2016-12-02 04:00 作者:赵峥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从理论上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从供给端入手,通过改革创新,对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使供给更好地满足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需求管理模式的突破。长期以来,出口、投资、消费一直被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更确切地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投资和净出口需求。但是近些年,全球经济关系出现调整,国内经济状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而诸如转轨、人口、投资、资源、外资等红利正在逐步消退,许多依赖传统红利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变得前途暗淡,传统的需求管理模式下,经济政策主要围绕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展开,但显然无助于结构转型与结构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结构性失衡、矫正经济发展方式的扭曲。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取决于长期潜在增长率,必须着眼于创造有效产品和服务的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创新优化供给结构,释放资本、劳动力的动力、能力和活力,来提高潜在增长率,也就是改善供给侧。

       减少低端供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对北京而言,需要结合强化城市功能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力淘汰“僵尸企业”和非高精尖产业,并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高端要素在京津冀区域整体布局,通过创新改造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消除污染产能和培养新的增长点,实现低端供给的市场出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把握“三个核心”。

       一是以新技术和新产品为核心,培育供给动能。北京应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来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特别重视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核心技术,大幅度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成为领跑世界的原始创新高地。

       二是以新模式、新组织、新业态为核心,优化供给结构。北京应重点围绕“互联网+”,推动“双创”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去改造传统的制造业,提升要素供给利用效率,通过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培育新兴的产业形式,满足和激发新需求。

       三是以新制度为核心,改善供给环境。北京应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通过建立有法律效力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来确定政府和市场的合理边界,消除不作为和乱作为,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特别是要打通技术转移、产品中试等成果转化的环节,让创新成果能够快速产品化,打造跨领域的协同创新良好的平台,为要素供给市场伸展打开足够的空间。同时,加快落实京津冀区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开展知识产权、人才流动、激励机制、市场准入等方面协同性改革试验,争创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性改革创新平台,改善京津冀整体创新环境。


编辑:杨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