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专家观点>正文

【专家观点】全球多中心城市发展新格局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5-02-13 10:00 作者: 浏览量:


全球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的汹涌推进下,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席卷世界,全球中心城市体系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格局。探究全球中心城市形成的关键因素,对于中国的全球中心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商品贸易到资本流动,再到信息化主导,全球化的阶段不同,导致全球中心城市的特征和形成机制存在差异。如今,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双轮驱动下,全球多中心城市正展现出全新的格局与风貌。


一、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心城市演化

回顾历史,全球中心城市的演化与全球化进程紧密相关。在第一阶段,即商品贸易主导的全球化时期,中心贸易城市积累的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使其逐渐发展成为区域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心。然而,这一时期的中心城市尚未形成完整的城市体系,其影响力主要局限于周边地区。

进入第二阶段,即资本全球化阶段,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一些拥有良好金融环境和投资潜力的城市开始崛起。这些城市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还通过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输出,成为推动全球中心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进入第三阶段,信息化成为全球化进程的主导力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信息和知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和共享。这一变化不仅加速了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还促进了全球中心城市的多元化发展。在这一阶段,全球中心城市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经济优势,而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和人才储备等方面的竞争,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全球城市网络。


二、多心地理论与全球城市理论支撑下的全球多中心城市论

多心地理论指出,城市不仅与其腹地农村交互,而且与其他同级城市交互,形成复杂的城市体系,同级的中心城市不只一个而可以多个,城市不可替代资产决定了多心城市体系。城市资产替代弹性决定了多心城市体系范围:一个城市拥有资产的替代弹性越低,城市空间功能越高,一些城市拥有资产的替代弹性越低,城市体系空间范围越大;城市资产运输成本影响多心城市体系范围:一个城市输出资产运输成本越低城市功能越高,一些城市输出资产的运输成本越低城市体系空间范围越大。

全球城市理论则进一步强调了全球城市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全球城市的功能取决于其主导输出资产的替代弹性和运输成本。而全球城市中心的形成,则取决于这些零替代弹性资产的集聚度和联系度。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这些资产更多地表现为信息、知识和技术等无形资源,使得全球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高效。

在多心地理论与全球城市理论支撑下,形成了全球多中心城市理论,即全球城市凭借其稀缺或不可替代的资源或服务优势,在同级城市互补交易的过程中形成多中心发展的格局。为了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成为全球中心城市,可以通过资源的替代性、聚集量和全球联系程度等指标进行指数聚类,形成全球城市体系并进行分级。



三、当今全球中心城市的新格局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推动下,当今全球城市体系已经呈现出一个多中心的格局。发达国家城市仍然保持着其优势地位,但中国城市在全球中心城市中的地位正在快速提升。这些城市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等措施,不断增强其全球竞争力。

从空间格局来看,全球中心城市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这些地区不仅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城市体系,还具备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储备。相比之下,其他地区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城市节点,但在全球中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四、决定当前全球中心城市的关键因素与启示

在全球中心城市的竞争中,软件和集聚成为决定性因素。全球集聚度与联系度之间呈现出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87。所有的全球中心城市与国际枢纽城市都属于高集聚-高联系类型。联系度比集聚度对提升全球城市等级更关键。

高端硬件主要集中在全球少数城市,高端软件更多分布在全球多个城市。“软”与“硬”存在二次关系,仍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少数发达国家所属中心城市汇集了大量高端硬件资源,后发的中心城市多通过集聚信息、技术等高端软件资源,反哺城市硬件,进而实现赶超。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共享性的高端软件成为推动城市间的协同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各级全球中心城市比较优势分析(如果某一城市在某个维度的全球排名高于其所有维度的综合排名,视为比较优势),全球顶级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在于软集聚和软联系。这些城市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开放合作的网络体系,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相比之下,中国全球中心城市虽然在一些硬件指标上仍有差距,但在软集聚和软联系方面已经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全球多中心城市体系,全球中心城市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也承担着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我们期待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的全球中心城市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推动全球进步的重要力量。 


来源说明:本文作者倪鹏飞,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文章根据作者在“2025首科新年论坛”发言整理,有删改。
编辑:于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