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专家观点>正文

【专家观点】推进科技创新创业 带动高质量就业

发布时间:2021-04-08 11:00 作者:刘杨 浏览量:

编者按:202147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的《中国劳动保障报》刊发《推进科技创新创业 带动高质量就业》一文,就我国科技创新创业的现状、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培养等问题,特邀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总监刘杨进行专题解读,文章获学习强国平台转载。

以下为访谈实录:

 

科技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效果明显

 

记者:您如何看待科技创新创业与就业的关系?

刘杨: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和产业链带来严重冲击,稳就业成为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科技创新创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带动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引擎,可以创造新岗位、催生新产业、带动新就业,有利于创造优质供给和扩大有效需求,有利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的同步提升,进而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

 

记者: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创业的现状如何?对就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刘杨: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创业发展速度较快,各地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投入不断增加、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涌现出大量的创业主体,成千上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借助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茁壮成长,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万亿元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万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居到2020年的第14位。

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创业孵化机构总数达到13206家,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有5206家,众创空间有8000家。全国在孵企业和团队共有65.8万家,其中孵化器在孵科技型创业企业共有21.7万家,同比增长5.3%。各类孵化机构从业人员达到16.8万人,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共吸纳就业450.3万人,同比增长了22.8%,其中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46.4万人。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十分明显。

 

完善扶持政策,保障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记者: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创业水平,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

刘杨:现有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依然是高校和政府主导的科研机构,企业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企业科研人员占比低、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低制约了企业的研发创新与技术革新。另外,各地科技创新创业发展并不均衡,广东、江苏、浙江、北京等地在政府投入资金、科技人才资源等方面明显优于中西部省份和东北地区。

 

记者:您认为保障好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需要给予哪些帮扶政策?

刘杨:保障好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形成政策合力。

在需求侧,通过为创新增加需求、改善促进创新条件、提高对市场需求认知等途径,刺激市场的出现或重构新的市场。一是确立贴近市场需求的创新导向和服务机制,改变先有科技成果再进行成果转化的思路;二是提升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政策效果,通过公共需求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从而以需求杠杆撬动市场,使政府成为企业市场风险的分担者;三是建立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在供给侧,一是实施差别化的财税支持政策,针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采取不同的财政资助政策,使技术创新补贴更有倾向性和针对性;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发展,拓宽企业创新的投融资渠道;三是建立以产权、治理、分配为核心的激励机制,更好地解决企业组织系统内创新要素的合理配置。

 

加大科技人才培养,优化政策服务体系

 

记者:人才是科技创新创业的核心。目前需要破除哪些人才管理机制,让更多人才投身科技创新创业?

刘杨:青年科技人才是创新活力最积极的群体,世界各国都把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

一是加大对本土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实施长周期多通道的青年人才培养策略。例如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术技能人才;营造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良性竞争、齐头并进的良好环境,给予本土青年科技人才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依托重大工程科技项目,加大对青年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和培育力度。

二是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引进体系,实施更加开放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例如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人事制度改革,试点永久居留证、放宽来华实习工作签证制度等;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制度,探索开展科技创新领域专业资格国际认证工作。

三是以不唯虚名、只唯能力的务实标准,打造多元化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例如建立青年科技人才同行评议制度,深入落实多元化分类评价政策,对从事不同创新活动的科技人才实行分类评价和有效激励。

“十四五”期间,要给青年科技人才搭更高、更大的平台,让他们挑大梁,牵头组织国家项目,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大胆创新,同时也为国家科技发展培养一批未来能够领军挂帅的青年后备军。

 

记者:构建多方位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未来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刘杨:我认为还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均衡使用政策工具,优化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对科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不同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政府可通过政府采购、外包、产品价格补贴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市场,鼓励企业进行社会化融资,帮助企业摆脱政府依赖。对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要尽量避免全方位资助和全过程帮扶,引导企业充分拓展社会化功能,给予企业充足的发展空间。

第二,加强部门协同配合,解决政策错位和矛盾问题。对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管理,要进一步明确政策主体分工,各部门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发展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提高政策制定主体间的协调度,确保政策内容的系统性、适应性和合理性。

第三,健全督察问责制度,确保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及时落地以及企业实践情况的及时反馈,保证政策调整、补充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本文刊载于202147日《中国劳动保障报》声音·观察版。

编辑:陈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