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印发《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暂行)》(简称“《管理办法》”)。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体制机制创新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要鼓励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运营管理、研发投入、人才集聚等多个方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资料图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中国科学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将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关成华:
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旨在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关于“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
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能够获得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定位是不直接从事市场化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而是将研发作为产业、将技术作为产品,致力于源头技术创新、实验室成果中试熟化、应用技术开发升值。因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中小企业群体提供技术支撑与科技服务,孵化衍生科技型企业。也就是说,企业能够通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得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有助于企业聚焦国家重大关键技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在这一点上,它不同于高校和企业,研究领域不受限于专业设置和资金实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科学技术研究空间更为广阔,项目形式更为灵活,研究领域更符合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需求。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平台靠近创新前沿的广阔领域,聚焦国家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产业领域“领头羊”,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三是有助于企业研发成果更快实现产业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定位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是需求导向型研发机构。这个定位和目标,决定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不是传统的研究或者孵化机构,而是为产业转化提供服务的机构。
作为大型科研组织的市场渠道,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能够强化大中小企业上中下游的协作,直接调集各类资源服务下游企业的成果落地,通过这种全链条赋能,大中小企业之间的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能够形成良好的产业链互动机制,最终促进企业研究成果更快实现产业化。
《中国科学报》:应该从哪些方面支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关成华:
体制机制创新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在运营管理、研发投入、人才集聚等多个方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才能实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高水平运行。
在运行机制方面,支持形成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模式。2020年,科技部印发《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要求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市场化运作,不养人不养事,经费来源不依赖政府财政补助,实行法人制,设立理事会实行“一事一议”等等。市场化运作的意义在于中心没有组织成本的负担,管理上灵活高效,因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应依照章程管理,实行理事会(董事会)决策制、中心主任(总经理)负责制、专家委员会咨询制,明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等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一所(校)两制”等模式,构建“科研与市场”协同衔接的运行机制。
在激励奖惩方面,支持形成更为市场化的收益分配模式。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要面向全球吸引凝聚创新人才,以市场化手段开展人才选拔与聘任,市场化的收益分配模式是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更加市场化的收益分配模式有利于有人才招聘、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队伍创新能力提升和结构动态的优化。
在协同创新方面,支持形成更为灵活多变的合作模式。以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为纽带,通过共同出资、合作研发、平台共建、技术入股、兼职创业等不同途径和方式,统筹产学研创新资源。探索组织跨学科、跨主体合作的协同攻关模式,构建应用基础研究、工程研发、技术推广相结合的人才队伍结构,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组织。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支持形成更为广泛的收益获取渠道。按照规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收入来源包括竞争性课题、市场化服务收入以及财政资金后补助等。考虑到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合同研发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按需定制的技术创新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等,开展多元化的市场化技术创新服务,形成自身造血能力。
《中国科学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种探索性的新型组织,应该如何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关成华:
一是必须要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以市场化指标为主,管理部门指标为辅开展评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属于新型组织,从定位来看,它就需要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同时要兼顾市场化的灵活度。因此,要引导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就要从更加客观灵活的角度进行评估,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参与恰好能满足其市场化发展方向的需要,能够提供更多元的市场化指标,提高评估的市场适用性。
二是必须要强调关键绩效指标的重要性,聚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定位进行评估,不能形成大而全,泛泛而谈的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关键绩效指标的纳入,聚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定位,提高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指标选择应聚焦在承担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引领行业技术进步、面向社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等关键指标,并以客观数据为依据开展评估。
三是必须要注重过程评价与定期指导,新型机构的建设一定是在探索中成长,需要在过程中不断纠偏,才能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样的新型机构,其建设发展一定是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和成长的,开展评估虽然能客观反映其建设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但也要注重对其建设发展的定期指导,要根据评估结果对创新中心实行动态管理,实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及时整改,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科学报》
编辑:陈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