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3月8日,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教授在珠海市委机关报——《珠海特区报》,发表理论文章《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新跨越》。
基于《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的研究成果,关院长以珠海为例,进行城市科技创新典型案例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2021年1月,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选取了中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从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四个维度对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估,最终形成排名。
报告显示,珠海在全国289个城市中排名第11位,比肩一线城市;在270个地级城市中排名第2位,直追苏州;2017年报告首次发布,已经连续发布4个年度。珠海市始终排在全国前15位,并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近来,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新焦点,各地都在积极谋划新举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珠海应紧抓历史机遇,发扬一往无前的特区精神,发挥独一无二的资源环境优势,努力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跨越。
1. 珠海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优势
珠海多年来一直积极谋划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2018年珠海通过了《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提出“力争在2020年将珠海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近几年来珠海确立了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出台了人才引进、产业发展和科研平台建设等多领域配套政策,擘画了全新的发展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珠海拥有优良的发展环境。报告显示,珠海创新环境在所有城市中排名第5位,和排名前4位的北京、杭州、深圳和上海处于同一水平。根据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8次报告》,珠海营商环境优异,在中国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中排名第5位。从统计数据来看,2019年珠海市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4.24亿美元,人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位于全国前列。珠海生态环境一流,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情况,2020年珠海空气质量排名第11位。珠海人文底蕴深厚,是中国近代文化教育重镇、留学文化发祥地。
珠海拥有丰富独特的创新资源。珠海是全国著名的大学城,有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多所双一流大学在内的10余所高校。高校为珠海提供了人才和科技资源。据统计,珠海高校年毕业生近14万人;建立的科研机构达230多个,各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超过1100个,成为珠海市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珠海拥有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自特区诞生以来,珠海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政策改革和创新:百万重奖科技人才、土地管理“五个统一”、城市建设管理“八个统一”、环境保护“八个不准”,其中很多都引领了时代潮流。珠海在对外开放合作方面也创造了多个第一,开办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开办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创建中国第一个跨境园区。近年来,珠海同样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珠海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和创新密不可分。特区精神是珠海的基因,也是珠海未来发展的依托。
2. 珠海建设创新型城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大幕初启,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迎来发展新局面。新形势下,珠海创新型城市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蓄势待发,未来发展机遇和潜力巨大。作为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珠海迎来更广阔的历史舞台。从统计数据看,近年来珠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广东省内居于前列;2019年珠海市常住人口增加13.26万人,增幅达到了7%。随着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连通珠江东西两岸的大批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珠海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增强和凸显,城市能级量级将不断提升,必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珠海创新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报告显示,珠海创新服务排在所有城市的第30位,排名尚可,但是和城市总体排名有一定差距。创新服务不足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孵育体系和生态系统建设不够完备。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数据,2018年珠海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3家,在孵企业1756家。两者数量远低于广州(290,15133)、深圳(190,9152)、东莞(111,3954)和佛山(94,4136),也落后于中山(51,2398)。
珠海创新绩效需要进一步提升能级量级。当前珠海创新的能级量级仍显不够。从量级来看,虽然珠海全社会研发投入金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较高,但2019年总量只有108.31亿元,远远小于深圳(1,328.28亿元)和广州(677.74亿元),也大幅落后于东莞(289.96亿元)和佛山(287.41亿元)。从能级来看,2018年珠海市没有一家机构入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而北京有58家,深圳有13家,东莞和佛山分别有4家和1家。
珠海创新资源需要进一步开发挖掘。珠海高等教育发达的优势没有完全发挥。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在珠高校毕业生留珠就业率29.4%,其中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北师大珠海分校、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分别只有1.12%、2.43%、3.13%。珠海培养了人才,但是留住人才特别是年轻高素质人才的力度不够。大湾区城市间合作发展和区域一体化仍处在初级阶段,未来需要大力推动。
3. 乘势而上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新跨越的建议
珠海具备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要素,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要乘势而上,把握大变革时代的脉搏,挖潜开拓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创新绿色协调发展之路。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产业角度看,珠海很多方面是一张白纸,正可画出最美的图画。从世界创新型城市特别是正在兴起中的创新型城市——如美国丹佛、奥斯汀、北卡三角区等的建设和发展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丹佛、奥斯汀、北卡三角区是近些年来美国人口净流入排名靠前的城市或地区,经济增长强劲。作为后发地区,这些城市并没有从低端产业开始做起,而是抓住世界大变革的契机,利用“两高两低”(生活品质高、人力资本高、生活成本低、创业成本低)的优势,直接进军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等高科技绿色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珠海要重点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产业和高精尖产业,拒绝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低端产业,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的老路,发挥后发和高起点优势,走出一条有珠海特色的“大而强”的发展道路。
要深入挖掘大学优势打造科学城和教育硅谷。大学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灵魂,承担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重要功能。科学城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焦点,是科学研究和产业孵育的集聚地。根据美国著名财经机构WalletHub的研究,丹佛是2020年美国发展最快、人口流入最多的大城市。丹佛成功主要依托大学和国家实验室。丹佛及其所在州科罗拉多共有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大学等14所公立大学、17所私立大学,以及超过350所职业与技术学校,同时拥有超过30个联邦研究实验室,是全美人才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和国家实验室密度最高的地方。丹佛围绕全美唯一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吸引了一批新能源企业,被称为“风能之都”。
珠海应携手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打造科学城,发展海洋科技产业;要依托北师大等高校打造教育服务产业基地,建设“教育硅谷”,以产业转化为引力,促进高校和产业的连接,带动城市发展。
要紧扣企业打造“乔木灌木共生”的创新生态。企业是创新型城市的机体。要围绕企业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创新生态,重点抓住“两头”,即头部企业和初创企业。美国“东部硅谷”——北卡三角区是政府规划、依托三所全美知名大学:北卡州立大学、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和杜克大学建立的园区。北卡三角区的成功从引进葛兰素史克、巴斯夫、思科、IBM等大型企业开始,带动了超过200家高技术企业的入驻,但是缺乏活力。近年来北卡三角区推出了许多共享空间和孵化器,以及打造满足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补足了短板。
珠海要以更大力度引进头部企业,发挥头部企业的“头雁效应”,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领域开展创新活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引导产业良性发展。联合重点企业,大力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等初创企业孵育平台,激发市场活力,做厚做牢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和城市能级量级。
要发挥特区精神营造更优创新创业环境。根据WalletHub的研究,德州奥斯汀是2020年美国发展第二快的大城市,被誉为“硅山”。奥斯汀的成功得益于“两高两低”的发展环境。奥斯汀生活品质高,连续3年蝉联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评选的宜居城市第一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9平方米,拥有全球闻名的“西南偏南”音乐节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生活元素。奥斯汀是著名大学城,人力资本高,充满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奥斯汀曾经留不住毕业生,因为“西南偏南”音乐节扭转了局面;著名的科技企业Airbnb和Twitter也是借助“西南偏南”音乐节的影响力“走红”。相对于硅谷而言,奥斯汀的土地价格、房价、电价等生活和创业成本都比较低。
珠海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全面建设有利于创新人发展的城市,特别是适合年轻人发展的城市。要继续破除户籍和评定等限制人才的条框,增加人才吸引力。要在年轻人普遍关注的住房、教育和医疗等领域进行改革,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高城市创新创业空间的上限。要大力营造年轻人喜欢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激发人才活力。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展望“十四五”,珠海已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创新发展篇章,也必将在未来走出让人刮目相看的跨越发展奇迹!
*本文刊载于2021年3月8日《珠海特区报》理论周刊版。
编辑:陈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作者和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欲转载文章,请联络cistds@cistds.org.cn。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请自觉遵守我们的转载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创版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发现有未经允许或不合要求的转载,我们将立即举报,并要求您删除文章。原创之路不易,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