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1月23日上午,“2021首科新年论坛——迈向‘十四五’:创新驱动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赛迪集团总经理、赛迪顾问总裁秦海林,在论坛发表题为《城市竞争的“三率”法则》的主旨演讲。
资料图
以下文字根据演讲内容所整理:
城市竞争或者是城市发展在一个区域里面要素流动频率强弱、速率快慢、效率高低决定了这个区域(城市)的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改变了要素流动,原来我们的劳动力、资本在改革开放之前都是固定在某一个区域里面,是流动性不足,那个时候生产要素主要是以资本劳动力为主,但是都固化在相应的地区区域内,所以城市的发展非常的缓慢。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的劳动力快速的向城市流动,其实打破的就是要素流动的这种藩篱来推动城市的发展,包括资本的流动。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每个城市的发展都非常的迅速,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要素流动已经从国内循环向国外整个全球要素流动转变。经过这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劳动力、产品要素的流动已经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这也使得很多城市快速发展,形成了特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要素,这个要素的频率、速率和效率都涉及到,并且对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频率指标:资本投入的总量、人口总量、数据总量。这些生产要素这种流动总量可以认为是一种频率的强弱。
速率指标:资本流速、人流速、数据流速,这些要素的速度速率也是对城市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看八九十年代日本城市的发展,路口信号灯变绿灯时人流动非常快,人的走路速度跟城市经济的发展程度是有很大的关系。
关注一个城市的发展,如果城市街面上人的流动很缓慢或者是走路很慢,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确定这个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应该是相对落后的。现在再看北上广深这些特大型城市,每个人都是匆匆忙忙,这个是人的流动速度,由此可以看出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数据的自由流动是会决定城市的发展。
效率指标:全要素生产率营商环境指数。很多城市在关注营商环境的变化,这些年中国在全球的世界营商环境的指数排名每年都在增加,但是,世界营商环境城市的排名主要是以北京和上海来作为中国的营商环境的观测对象。北京和上海营商环境做的非常好,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如果平均一下也可以看到,全国的城市营商环境还需要很大的改善。
香港、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基本观测分析
香港
香港的发展过程是有舍有得的,百年香港要素流动的频率、速率、效率并没有改变,其实还是很快的,只是流动的要素的方向发生了改变。香港在发展过程中其实也经历了重制造业的发展,在50年代到70年代香港的制造业占总体经济30%以上,这个就是十九届五中全会里面提到制造业占比要保持基本不变,制造业实体经济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到非常重要的作用。80年代后随着内地的改革开放香港制造业开始向大陆转移,制造业的比重也在下降,但是现在香港的产业结构属于一种新型化服务经济转型,金融、国际航运以及生物医药这种产业是达到了顶级的水平。
上海
上海是不断升级国际化,要求要素的高端化以及高层次的人才、大规模的资本、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个就是之前提到的“三率”法则,要素不断的迭代升级使得上海更加高端。当前的上海依然是外资跨国企业首选的城市,特别是政策的开放程度上也是领先中国的。上海的文化地位在中国内地目前来说还是没有哪个城市可以替代的。
深圳
深圳实际上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是要素流动最为充分的城市。最近几年深圳的创新能力不断的提升,刚才关成华院长在发布《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的时候提到,北京是排名第一的创新城市,深圳是排名第二,可以看出深圳这几年已经开始从市场应用的创新模式逐步转向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深圳是从一个小渔村逐步变成一个国际大都市,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遇到阻碍要素流动的藩篱,国家政策的引导使得很多科技人才南下深圳创业,这个使得深圳在短期内能够实现国际城市百年发展的路径,使得深圳能够快速的发展起来。
香港、上海、深圳各自的困惑
香港
目前面临的是无地可拓、缺乏纵深。人口的密集度已经是世界排名靠前,投资人口的频率强度受到限制。最近两年香港精英的流失、香港的治理上弱化、营商环境受到重大的打击,是香港目前面临的巨大问题。
上海
由于吸引的是很多高端的生产要素集聚,更多的体现用高端的人才和资本生产要素,创新活力略显不足,年轻人的创业活力不足,所以如果要保持全球性的优势仍然还是任重道远的。
深圳
经过这40多年的发展,现在也面临很多的社会发展问题。其软基础的实力与经济的发展需求是不匹配的,而且创业成本很高。目前深圳房价基本上也是跟北京的水平看齐。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固有利益,这种固有的利益集团形成之后也会阻碍要素自由流动,这个与轻要素匹配难度逐步的增强。
这三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如果要依靠单个城市的发展来推动要素流动形成城市的竞争优势,目前来看都是存在问题的。那如果按照之前提到的,只有不断推动这种要素流动的范围,改善要素的营商环境或者是流动的效率,是这三个城市要去解决的问题。
格局决定出路,一个城市能级决定了这个城市的竞争优势,要素与流动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大的时空中去执行,从单体的发展到群体的发展,从城市到城市群的发展,城市才有力量。香港和深圳的机会,在于要改变香港和深圳当前面临的问题,加快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才可以实现要素的频率、速率和效率更大的改变。上海国际化都市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未来的城市竞争应该是从城市群的层面上展开的,这种竞争会转,更加突出要素的流动、要素分工的协作和要素价值的比较优势。
刚才很多老师是从创新发展来谈城市的发展,我更希望是看到从城市的发展单体来为要素流动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以推动城市群的发展,实现新的城市竞争的优势。
*文章观点经作者本人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机构立场。
编辑:陈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作者和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欲转载文章,请联络cistds@cistds.org.cn。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请自觉遵守我们的转载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创版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发现有未经允许或不合要求的转载,我们将立即举报,并要求您删除文章。原创之路不易,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