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特色小镇建设要从区域发展长远目标着眼,致力于“内外兼修”,注重全面系统的整合人文历史、产业优势、经济实力,立足小镇产业和功能,统筹发展与改革任务,推动中国特色小镇品牌建设。
三、中国特色小镇品牌建设的战略路径
特色小镇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当今社会,仅凭logo、宣传这样一些表意的象征,已经无法说服区域外的人群对小镇产生美好的想象、激发人群去实践体验的动力。未来,应从区域发展长远目标着眼,致力于“内外兼修”,注重全面系统的整合人文历史、产业优势、经济实力,立足小镇产业和功能,统筹发展与改革任务,推动中国特色小镇品牌建设。
(一)强化产业、突出特色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品牌的基础和核心。特色小镇品牌建设以优势产业环节、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为依托,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推动特色小镇品牌建设,应该从自然资源、人口结构、产业基础等条件出发,在对本地产业基础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产业的选择、导入、培育及运营,培育产业的独特性和生命力。把握产业前沿发展趋势,准确判断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发展。同时,要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
(二)产城融合、优化功能
特色小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特色产业园区,而是城市的一种形态,是产城融合的特色功能区,不仅承担着推动城乡经济转型的使命,还具有实现人的城镇化以及完成空间载体现代化的责任,给经济活动提供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社会生活环境。
在新的质量导向的城镇化发展阶段,特色小镇品牌建设特别需要注重城市功能提升,提供持续、稳定、高质量的城镇产品和服务方面,增加特色小镇综合产品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施行顺应人口集聚和生产生活需要的良性开发,通过提高资源、能源、土地等利用效率,减少空间扩张和资源损耗,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积累特色小镇的生态资本和生态财富,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发展、经济高效的新格局;在保持现状肌理,延续传统风貌的基础上,提升城市质量和品位,造就特色小镇独特的品牌吸引力。
(三)大城小镇、联动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城市网络关系基础之上,需要不同规模、层次、功能的城市通过彼此合作与支撑,共同为城市体系的整体发展作出贡献。
从我国城镇化发展未来将有序分布在超大型城市(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乡镇、村庄等空间载体内,各类空间载体紧密联动,作为我国城镇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色小镇品牌建设也需要考虑自身城镇属性,在空间联动中发挥比较优势。一方面,要有异于周边的大城市,体现其功能小镇的专业属性,应充分利用资源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具有活力的、能根植化的、与农业和旅游休闲等相融合的功能,体现自身品牌的独特性和区域价值。另一方面,特色小镇品牌建设,要主动融合,为所在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服务。在品牌规划、管理、运营等各方面融入城市群品牌体系建设中,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市场与资源品牌,主动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品牌溢出,通过分享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品牌红利,降低品牌建设的成本,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
(四)重视IP、挖掘价值
IP(Intellectual Property)不仅是企业品牌的重要内容,也是特色小镇品牌竞争力的核心体现。特色小镇品牌建需深度挖掘品牌价值并开展品牌保护。
一方面,要特别注重特色小镇的自身品牌文化价值培育、保护、发展。着力将特色小镇经济、社会发展与品牌建设统一起来,重视和激发特色小镇本身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历史传承等方面的根植性和活力,形成独特文化标识和小镇精神,构建特色小镇品牌的文化内核。另一方面,IP是具备商业化、产品化、价值化的内容体系。特色小镇的特色IP也需要制订长远的发展和保护规划,将构成特色小镇品牌的关键版权、商标、设计权、专利等进行法律保护,通过制度化、法律化的手段保障特色小镇品牌价值不受损害,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和开发体系建设,推动特色小镇品牌保值增值。
注:*本文引自《我国特色小镇品牌建设的价值与路径探讨》,刊载于《中国名城》2018年第1期,作者赵峥系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