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城市人才竞争格局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城市人才在空间上“集中聚集”与“分散聚集”态势并存,城市文化、口碑、形象等“非经济”因素在人才“引育留用”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一、“抢人大战”白热化,城市人才品牌成“胜负手”
城市人才品牌,作为城市人才核心价值精准定位和有效传播的关键载体,可以将城市人才发展战略进行可视化和符号化浓缩,对内有利于提升人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则成为展示城市人才实力的“金名片”,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这样的形势,全球各大城市都开始深入挖掘自身人才品牌的独特内涵,并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将其作为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策略。如韩国首尔,自2002年起实施城市品牌战略“Hi Seoul”(“你好,首尔”),并进行了持续地迭代升级。加拿大埃德蒙顿通过“Make Something in Edmonton”(“在埃德蒙顿大有可为”)城市人才品牌计划,成功将该市打造为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环境的创业繁荣地。法国文化名城里昂,自2007年起推行“ONLYLYON”(“唯有里昂”)城市品牌策略,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项目和活动,成功塑造了独特的城市人才形象。我国的苏州、昆明、杭州、重庆、天津、南京、福州、泰安等城市也都根据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城市人才品牌。
二、构建城市人才品牌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品牌塑造“孤岛化”
迈克尔·艾斯纳曾说过:“品牌是一个有‘生命’的实体。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逐渐强大,或日渐衰微,是无数行动累积的产物”。然而,部分城市对城市人才品牌在城市整体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充分,在人才品牌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性思考,品牌内容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和人文环境脱节,也没有建立有效的品牌评估和反馈系统,导致城市人才品牌建设成为脱离城市实际发展的“品牌孤岛”。
误区二:品牌发展“碎片化”
城市人才品牌的发展离不开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紧密协作,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和系统的运营管理,城市人才品牌的实施常常陷入“各自为政”和“单打独斗”的窘境,变得零散而无序。这不仅削弱了品牌的独特性和辨识度,还影响了公众对城市品牌的整体认知和信任度,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目标偏离、利用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引发内部矛盾和冲突。长此以往,将严重威胁城市人才品牌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品牌附加值,让人才对城市形象感到困惑和疑虑,从而损害城市的公信力和吸引力。
误区三:品牌传播“单一化”
城市人才品牌传播的核心目标在于有效触及并吸引现实及潜在的人才资源。因此,积极设计并拓展多元化的城市人才品牌传播路径尤为重要。然而,随着媒体平台的持续崛起和演变,城市间在人才品牌内容上的竞争愈发激烈,多个城市在同一平台上争抢同一批受众的关注,信息传播策略也趋于雷同。一方面,一些城市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限制了品牌信息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影响与潜在受众的沟通。另一方面,传播内容单调,过于强调功能性政策,忽视人才在职业发展、文化认同、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深层次需求。同时,追求短期关注度的“网红城市”现象频发,也导致传播策略模式化,缺乏个性与深度。
三、构建城市人才品牌应该怎么做?
(一)多管齐下,提升城市人才品牌的“凝聚力”
塑造城市人才品牌远非单一的城市人才政策宣贯,而是众多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晶。规避“品牌孤岛”,就要立足长远,构建清晰、完备、连贯的人才品牌叙事框架。一方面,要从整体战略角度出发,提高对城市人才品牌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确保人才政策和制度设计与城市发展目标相契合。另一方面,应依托城市发展优势,明确城市人才品牌目标受众,找准差异化定位。此外,建立一套科学的监测与评估体系也至关重要,以便实时跟踪人才品牌的发展动态,并灵活调整策略,确保城市人才品牌建设长期稳定发展。
(二)多元协同,提升城市人才品牌的“联动力”
运营城市人才品牌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考验,关键在于强化品牌与城市整体战略的协同与联动。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聚焦内外受众的目标协同。对外塑造统一明确的城市形象,吸引外部人才和资源;对内则精准对接市民职业规划与城市需求,挖掘内部潜力。同时,要明确各职能部门、企业、教育机构等之间的主体协同,形成人才引进和服务的合力。此外,要建立灵活的市场反馈机制,及时把握政策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动态平衡,并系统收集与分析人才品牌建设效果的相关数据,深入洞察人才市场的变化趋势,确保策略高效执行,提升城市人才品牌的综合效能。
(三)多维融合,提升城市人才品牌的“传播力”
宣传城市人才品牌的关键在于对附加值的深度挖掘与精准传播。鉴于传播失误和错误归因的高风险性,利用关键、独特、一致的信息来创造宣传突破点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在日益拥挤的传播赛道,做出不传播什么的战略决策更加关键。一方面,要深挖城市特色,规避功能趋同性,塑造鲜明的城市感知,强化多领域人才体验,形成高效的城市人才品牌传播体系。另一方面,要增强城市标识和人才品牌符号的辨识度,并在城市各类推广活动中持续强化其视觉互动。此外,还应借助城市优势行业社群的力量,构建服务于城市人才发展的全媒体宣传矩阵,提升城市人才品牌价值传播的有效性。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文艺璇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作者和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所有。欲转载文章,请您联络cistds@cistds.org.cn,申请转载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创之路不易,请自觉遵守我们的转载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创版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编辑:陈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