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专题研究>正文

【专题研究】强化“三力” 促进智库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08 10:00 作者:文艺璇 浏览量: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的新时期,智库作为政策制定、社会发展、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更应该及时适应新时代的新挑战与新要求,积极发挥智囊团作用,持续增强自身研究能力、解读能力以及传播能力,促进智库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智库研究能力:深度分析与信息掌控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研究能力是智库的立身之本和核心竞争力。智库的存在和价值从根本上依赖于其进行的高质量研究。研究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智库研究人员具备扎实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素养,更应在日常研究中,进一步积累基础理论储备,提高挖掘问题本质和关键因素的敏感度。同时,还应加强分析问题和提出观点的高度和深度,加快知识更新,避免陷入系统性知识的认知局限,造成研究成果的“浅轻散”。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智库研究能力的提升关键还包括掌握关键信息的获取渠道和正确的获取方法,一方面要避免困入因算法造成的信息茧房,保持开放的视野,主动寻找合规、多样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信息鉴别能力的实践,提高筛选可用信息的判断力,防止陷入‘拟态环境’所带来的主观偏见反应。

以今年全国“两会”为例,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立场的国内外媒体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了多角度的报道。日本媒体对“两会”的报道主要聚焦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层面的政策动向,如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详细解读了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吸引外资的各项举措;同样作为邻国的韩国媒体,则更关注科技和消费领域的发展动态,如韩联社在关于“两会”的报道中特别强调了我国设备更新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预计每年将产生超过926万亿韩元的广阔商机。

相比之下,国内媒体则更加关注“两会”的具体议程、民生提案以及社会反响。由此可见,通过运用比较法分析国内外报道的异同,有助于智库创新研究思路。但在媒体来源和报道观点的选择上,智库要更加审慎筛选和多元比较,确保研究基于全面、客观的信息,从而产出更为准确合理的成果。

 

二、提升智库解读之力:深度洞察与有效阐释

“辞多则史,少则不达”。高质量的解读能力是智库的成事之魂。作为给重大关键问题提供有效支撑的角色,智库的解读能力不仅影响着其在政策决策、学术研究以及社会舆论场中的影响力,更决定着智库能否真正发挥其作为知识与智慧集散地的核心作用。当前,无论是国际形势的深刻调整,还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都对智库应具备的敏锐观察能力和深刻分析能力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智库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政策与社会的桥梁,只有更加精准、全面地理解政策意图,洞察其内涵的深层逻辑、原因和影响,才能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为媒体提供权威解读,为公众提供理性思考的空间。

同时,智库的解读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其与各类受众的沟通效果。智库的解读能力不仅包括对政策的深度理解,更需要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解读和建议,避免片面化和随大流的“克隆式解读”。

以今年全国两会热词“新质生产力”为例,20239月,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这个新概念;今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又作出进一步阐述,由此引发了海内外广泛讨论。但纵观各类视角对于新质生产力的解读,剥离千篇一律的名词释义,结合其提出背景和深层逻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义在于强调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即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进而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因此,如何把握核心概念,理顺逻辑关系,输出关键信息,成为新时期智库提升解读能力的重要破题之道。

 

三、强化智库传播能力:精准触达与多元影响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效的传播能力是智库的发展之翼。强化智库传播能力不能仅停留在提升传播的效率和范围这一基础层面,更要注重将研究成果和解读内容有针对性地传达给不同的目标受众。面向公共部门,应紧密追踪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需求与问题,展现成果的实用价值和战略意义,重点在于凸显决策支撑力;针对产业领域,需深入把握产业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痛点,重点在于贴近市场实际及针对性发展建议;对于企业受众,要立足企业关切,提供市场趋势分析、风险评估与战略指导,重点在于企业微观发展目标;对于社会公众,需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政策关键信息,重点在于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面向海外群体,应做好文化差异管理,讲好中国故事,重点在于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

总体而言,要通过清晰、有效的传播渠道和方式,精准触达并影响目标群体:“清晰”在于智库要准确表达、归纳、展现研究成果,并精准地定位目标受众,了解其信息需求和接受习惯,选择最优传播渠道和方式;“有效”在于智库要主动把握目标受众的真实需求点,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不仅站在理论层面,更要从方法论角度,设计和制作传播内容,持续跟踪传播效果,及时调整传播策略,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进入数字化时代,媒介基础生态位的重叠导致媒体内容共创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而作为关键媒介之一,智库传播能力的提升自然也对其传播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一方面要避免内容生产的符号固化和同质化,坚守独立思考和原创精神;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手段和形式,拓宽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如社交媒体、在线研讨等,增强与受众的互动,进一步放大传播效应。

以我院积极参与并有力支撑的某一品牌创新论坛为例,在策划与实施过程中,我院紧扣时代脉搏,在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指引下,深挖大湾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独特优势,邀请全球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和金融机构代表,围绕论坛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激发思想碰撞,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紧贴时事热点、内容充实的宣传素材,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多地区协同、广主体参与、长周期发酵”的智库传播新路径。

新征程新使命,对智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化“三力”建设是智库响应时代号召、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深化研究、精准解读和有效传播,智库能够为社会各界提供更高质量的见解,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贡献更有力的支撑。展望未来,智库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文艺璇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作者和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所有。欲转载文章,请您联络cistds@cistds.org.cn,申请转载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创之路不易,请自觉遵守我们的转载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创版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编辑:陈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