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指数评估>正文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7“之创新资源

发布时间:2017-04-27 02:00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创新资源是一个地区持续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保障,反映了全社会对创新的投入,创新人才资源的储备状况以及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创新资源下设创新人才和研发经费两个二级指标,具体细化为20个三级指标,共占总指标权重的20%。

       创新人才是从科技人才的数量、结构、层次等方面来衡量地区对人才和智力资源的投入,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科技、教育和智力资源情况;研发经费是指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和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该指标反映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强度。

 

图1  2011-2015年创新资源各二级指标得分


       从测算结果来看,2015年首都创新资源得分85.34分,相比上年下降2.82分,同比下降3.2%。具体到各二级指标来看:2011-2015年,创新人才得分由94.21分增长到95.24分,尽管近三年来得分略有波动,但总体保持在95分以上。2011-2015年,研发经费指标总体得分保持在70分以上。研发经费指标得分由2011年的71.53分增长到2015年的73.24分,年均增长0.43分。其中,2014年得分最高,为79.08分,2015年出现了下滑。由具体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下滑和每万名高校和科研机构R&D人员使用的企业科技经费额减少是造成2015年研发经费得分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人才储备首次出现下降,R&D人员持续下降约百分之二

       回顾“十二五”时期北京地区万名人口中本科学历以上人数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1837人上升至2015年的2261人。然而,2015年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118人,人数首次出现了下降。另一方面,万名从业人口中从事R&D人员数从2011年的206.78人上升到2012年的216.35人之后,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截止2015年,万名从业人口中从事R&D人员数为209.77人,相比于2014年的213.59人,该指标下降1.79%。

 

图2  2011-2015年万人中的本科学历以上人数和R&D人数


       总体而言,北京拥有高等学校90所,截止2015年,专科、本科在校人数共88万,毕业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共23万人,创新人才储备相当丰富的。

二、科研机构科中R&D人员占比再次上升

       “十二五”时期,创新人才在高校、科研机构的分布有所上升,促进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的取得。2015年,北京地区高校、科研机构R&D人员占其从业人员比重为41.79%(如图2-3),比2014年增加了0.89%。相对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R&D人员数占其从业人员比重则仍处于下降态势,该指标从2014年的5.13%下降至2015年的4.94%。

 

图3  2011-2015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R&D人员占比


       2016年,《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再次强调,要加强基础人才队伍的建设,支持高等学校、研究院所和相关企业共同建设基础研究队伍。。

另外,为了吸引和激励科研人员,北京市于2015年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明确赋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自主处置使用权,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70%及以上的比例划归科研人员所有。

三、万名从业人员中高端人才数量达到新高

       2015年,每万名从业人员中引进的高端人才数迅速增长,比上一年增了0.16人,同比增长22.7%。2011-2015年期间,北京市每万名从业人员中引进的高端人才数一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该指标从2011年的0.38增长到了2015年的0.85。

       截止2016年,北京的中国工程院、中国科研院院士760多人,占中国院士总数的47%。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实施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的政策措施,例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科技新星”等人才专项计划,这些政策措施形成了创新政策对科技人才“梯队”的全覆盖,使得海外高端人才加速向北京聚集,北京对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创新团队的吸引力正逐步增加。

 

图4  2011-2015年每万名从业人员中引进的高端人才


四、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破六

       2011-2015年,R&D经费内部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除了2014年该指标下滑0.03,其他年份均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2015年,该指标达到6.1,至2004年以来,首次突破6,创下历史新高。

 

图5  2011-2015年R&D经费内部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


五、企业R&D经费投入达新高,基础研究投入稳定增长

       企业R&D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总体趋势不断上升,2015年所占比重达到1.29%,相比上年的1.18%,增长0.11个百分点。另外我们还发现,企业R&D投入从2011年至2015年的增幅达到48.06%,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1年至2015年的增幅为19.75%,可见企业R&D投入资金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速度,体现了企业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持续提高。

同时,基础研究投入占R&D投入的比重也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2015年,基础研究投入占R&D投入的比重为13.80%,同比增长9.78%。

 

图6  2011-2015企业R&D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2016年,北京市政府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北京市国有企业创新考核机制,把科技研发费用、技改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培养经费视同企业净利润,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创新资金,这刺激了企业积极投入R&D经费。由于北京市持续优化基础科学研究布局,超前布局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石墨烯与第三代半导体等基础前沿专项,进一步促使基础研究投入比例的增加。

六、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比下降,创“十二五”时期新低

       2015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为5.02%,较2014年的6.25%,下降了1.23个百分点;与“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相比,也下降了0.52个百分点,创“十二五”时期新低。

       分析可知,2015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总额为287.80亿元,与2014年的282.71亿元相比,略有增长。同时,比“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的183.07亿元,增长了57.20%。但是,作为该指标的分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在“十二五”时期飞速增长,从2011年的3245.23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5737.70亿元,增长了76.80%。分母的增幅超过了分子,因此出现了该指标下降的趋势。

 

图7  2011-2015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


       2016年,北京市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持续加强,制定实施了《加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实施细则和推进方案。800余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万台(套)、价值220亿元的科研仪器设备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为中小微企业研发创新提供了科技资源支撑。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两年来,投入科技经费1亿元,支持了1528家小微企业和80家创业团队、1730个项目。


编辑:于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