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指数评估>正文

【成果发布】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及报告2020

发布时间:2021-01-27 10:00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2021123日,“2021首科新年论坛——迈向十四五:创新驱动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智库使命”分论坛上,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品牌研究成果“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及报告20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对北京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强调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抓好“三城一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

目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塑的背景下,北京始终站在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在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上争当排头兵,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上勇于承担“首都责任”,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尽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北京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之年,在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市统计局的指导下,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自2012年开始发布,通过较长时间序列的纵向对比与分析,全景式地描绘北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及报告2020”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北京科技创新呈现两级跳跃发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加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建成。

 

一、数读“首科指数2020”

科技创新发展呈现“两级跳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在全面加速。2014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明确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为首都的科技事业指明了方向。2016年,《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首次提出北京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数据显示,2014-2016年,首科指数总指数从103.09分增长至118.35分,年均增长7.63分;2016-2018年,首科指数总指数从118.35分增长至134.01分,年均增长7.83分。由此可见,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在全面加速。

 

1  2005-2018年首科指数总指数变化图

 

创新绩效累计增幅最大,创新服务和创新环境逐步成为北京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05年到2018年,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四个一级指标整体上均围绕总指数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创新绩效增幅最大,增幅达172.29%,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增幅分别为128.29%97.92%45.59%。可见,创新服务和创新环境逐步成为北京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北京的科技创新效率不断提升。其中,创新服务的加速提升为本市营商环境的优化作出巨大贡献。

 

2  2005-2018年一级指标变化图

 

创新服务同比增幅最大,创新绩效紧随其后。2018年,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四个一级指标相比上一年均有提升。其中,创新服务较上一年提升了8.91%,是四个一级指标中增幅最大的一个。此外,创新绩效较上一年提升了8.20%,创新资源较上一年提升了2.46%,创新服务较上一年提升了2.57%2014年以来,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指数得分均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分别增长4.58%17.85%38.85%40.63%。其中,创新绩效和创新服务的快速提高成为这一阶段首都科技创新水平全面加速提升的主要推动力。

科技条件日新月异,科技成果增长迅猛。2005年以来,在15个二级指标中,共有7个二级指标的增幅超过100%,科技成果的增幅最大,达440.72%;科技条件的增幅达201.26%;人文环境、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生活环境、经济产出等二级指标的增幅在150%-200%之间。

 

3  2014-201815项二级指标雷达图

 

综上所述,近年来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加速推进,各项重点指标表现优异。

 

二、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亮点纷呈

纵观多年数据及最新情况,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具体体现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绩效增长显著,知识创造能力居全球前列

2005-2018年,首科指数一级指标创新绩效增幅最大,增幅达172.49%。其中,二级指标中增幅最为显著的是科技成果,增幅达440.72%。《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北京以241637篇论文数在科学论文出版指标方面蝉联全球首位,占全部论文出版数量的比重达2.79%。此外,北京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25080件,占全部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的比重达2.40%,居全球前列。

2019年北京全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22.6万件和13.2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7.1%6.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3万件和5.3万件,分别增长10.4%13.1%。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8.4万件,增长17.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2件,比上年增加20件,排名位居全国第一。

 

(二)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新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2005-2018年,创新服务整体增幅达128.29%。根据仲量联行发布的《全球创新城市指数报告(2019)》,北京已跻身世界顶尖创新城市之列。专利申请和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优异表现为创新领域营造了良好的商业环境,使北京位列全球创新城市第四名,上海和深圳同时跻身全球创新城市20强之列。

2019年,北京先后出台科创30、《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重磅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工作的针对性,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为创新创业松绑加力。

2019年,北京全年实现新经济增加值12765.8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5.5%,金融、科技、信息等优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三)营商环境名列前茅,创新创业氛围活跃

2005年到2018年,创新环境整体增幅达97.92%2014年到2018年,创新环境整体增幅达17.85%2018年,创新环境同比增幅为2.57%

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北京作为样本城市,得分为78.2分,在去年大幅提升的基础上,再次提升4.6分,超过部分欧盟国家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水平,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提升做出突出贡献。

全球创业研究机构Startup Blink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排名显示,北京上升11位至全球第6位、亚洲第1位。美国调查机构Startup Genome发布了《2020年全球初创生态系统报告》,列出了全球最佳的初创城市,北京排名第4位,超过波士顿(第5位)、特拉维夫(第6位)和洛杉矶(第7位)。

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北京凭借93家独角兽企业领先于旧金山,成为独角兽之都;《2019北京市外商投资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超过165个国家/地区、累计超过4.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北京市设立,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551亿美元。

 

(四)辐射引领能力强化,科研强度表现出色

2005-2018年,辐射引领整体增幅达76.64%,其中2014年到2018年,辐射引领整体增幅达8.65%

2019年,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和北京技术市场服务平台服务合同额超24.5亿元,服务企业近7000家次。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8000家。

《财富》杂志2020年世界500强排名显示,北京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55家,位居世界首位。《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首次展示了按科技强度(即专利和科学出版物的人均数量)排名的前100强科技集群,其中,全球创新指数总排名第四位的北京集群表现出相当大的科技强度,其每十万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28件、科技出版物为1229篇。

 

三、全球视野下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尚有不足

北京在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以全球视野审视自我,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一)基础研究布局仍需进一步强化

2019年,全球500强大学排名前500名以内的高校,北京仅有6所,前100名以内北京仅有2所,没有高校排名进入前10名,这说明北京高水平大学仍然不足。1901年至今全球共947人次获得诺贝尔奖,北京仅1人,这说明重大原创成果不足。

北京作为国内科研机构、科研人才最为密集的城市,在国际科技领域内知名大奖的获取上却屈指可数,与美国、日本等地差距甚远。基础研究是R&D活动的源头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北京未来科技创新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布局。

 

(二)顶尖人才集聚服务上仍需下大功夫

根据2019年全球城市人才竞争力指数(GCTCI),得分最高的城市是华盛顿,其次是哥本哈根、奥斯陆等。北欧城市仍然是顶尖人才榜的重要组成部分(哥本哈根第2,奥斯陆第3,赫尔辛基第7,斯德哥尔摩第11);美国大城市的占比仍然具有绝对优势(华盛顿特区第1,波士顿第6,纽约第8,旧金山第12,西雅图第13);中国共有12座城市上榜,其中北京仅排到第58位,低于中国台北(第15)和中国香港(第27)。

纵观世界知名科技创新中心,无不是集人才培育与知识创新为一体,成为世界新知识产生的重要源地。因此,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仍需在顶尖人才集聚服务上下大功夫。

 

四、以全球化视野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建议

2020年,北京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了进一步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开放创新水平,强化基础研究布局

多元、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特别是国际化的开放式创新,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特征。波士顿、新加坡、特拉维夫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践经验显示,创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程度越高,越容易从外界吸收人才、资本和信息资源,进而激发创新活力。

当前,北京要在稳妥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开放创新水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强化基础研究布局,努力消除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建立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促进创新要素的双向流动,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和市场。

 

(二)聚焦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抢占科技创新领域战略制高点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领域处于引领地位。一方面,北京要抢占科技创新领域战略制高点,如布局建设生命科学、能源、网络安全等领域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量子、人工智能、脑科学等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等,通过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全面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整体水平,产生一批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重要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北京应进一步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布局,布局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解决一批事关国家全局的“卡脖子”问题,初步实现如集成电路、新材料、航空发动机、融合通信、医药健康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三)聚焦本市各项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顶尖人才

北京应聚焦本市各项人才政策,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等重点领域,力争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一批顶尖科学家、技术骨干,同时培养一批青年人才。

一是以全球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迅速建立海外华人科学家和对华友好外裔科学家名单,抓住窗口期,抢救性地吸引一批顶尖人才来京发展,打造有温度的“暖心城市”。

二是瞄准前沿领域,加快建设好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顶尖创新平台,利用好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的平台优势,提升我市面向全球延揽人才的竞争力。

三是通过设立颠覆性基金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独创精神和原创精神、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杰出青年人才。

 

*数据来源: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仲量联行全球创新城市指数报告(2019)、2020年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排名、《北京市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19》 

编辑:陈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作者和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欲转载文章,请联络cistds@cistds.org.cn。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请自觉遵守我们的转载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创版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发现有未经允许或不合要求的转载,我们将立即举报,并要求您删除文章。原创之路不易,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