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指数评估>正文

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决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贡献“北京力量”——首科指数2019解读篇(下)

发布时间:2019-05-29 01:00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研究表明,北京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效。《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研究结果显示,北京科技创新综合得分位居全国第一。


· 基础研究投入大幅提升,创新投入达国际一流水平

       2014年以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规模持续增加,占全国比重保持在9%左右;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超过了纽约、柏林等国际知名创新城市。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投入逐年增加,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从12.6%稳步提升至15%左右,超过日本和韩国等部分发达国家水平。


· 创新产出规模全球领先,北京科技彰显中国实力

       2014年以来,高质量科研论文量质齐升,每万人口的SCI/EI/CPCI-S论文产出数增幅达110.6%;英国《自然》杂志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通过追踪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所发表的科研论文对全球500个城市科研产出排名结果显示,北京连续两年全球第一,领先于巴黎、伦敦、纽约和东京等国际创新城市。

       专利密度领跑全国,2018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1.2件,较2014年增长96.3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多。2014年以来,在京单位主持完成的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奖项累计达370余项,占全国总数的三成。技术成果七成输出到京外地区,2018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技术交合同成交总额比重达28%,位列全国第一。


· 标志性重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支撑我国更多领域加速“领跑”

       2014-2017年,首科指数中二级指标科技成果增幅达55.12%,科技产出能力大幅提升。

       2014年以来,一批重量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在世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首次发现三重简并费米子,首次在超导块体中发现马约拉纳任意子、首次获得离子水合物的原子级分辨图像,首次报道人源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取得突破。研制出首个商用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超低功耗晶体管、国际首个纳米药物输送机器人,以及国内首个80纳米自旋转移矩-磁随机存储器芯片。2014年以来,历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北京主导和参与的有31项,占全国比重62%。


· 一批“大国重器”加快推进,提升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子午工程、凤凰工程等累计1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京投入运行或正在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分子科学等3个国家研究中心、动力电池等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量子信息等2个前沿科学中心和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截至2018年底,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超过300家,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拥有“双一流”建设院校数量位居全国首位;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落户北京。


· 人才发展机制不断优化,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形成

       2014-2017年,首科指数中二级指标创新人才增幅达10.20%,人才集聚能力显著提升。

       2014年以来,北京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高端人才数增幅达34.0%。2018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达172人次,是2014年的2.8倍,占全国比重达35.7%。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逐步在条件成熟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下放职称评审权。出台《新时代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20条出入境政策和中关村国际人才20条新政,外国人才出入境便利程度进一步提升。


·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速发力,开放创新助推协同发展

       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纵深推进,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约78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9%。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共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三地建立相互衔接的创新券政策,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和成果转移转化。北京企业累计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约7600多家。

       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和区域合作,与全国20余个省市建立科技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和技术输出辐射带动全国创新发展。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与互动持续深化,举办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中意创新合作周、京港科技创新合作论坛等品牌活动;创办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围绕量子科学、石墨烯、脑科学等基础前沿领域,组织开展系列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


·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打造良好创新生态

       2014年以来,首科指数二级指标政策环境得分从92.97分增至104.97分,增幅达12.91%,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发布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政策,在运行管理机制、财政资金支持与使用、评价与审计、知识产权和固定资产管理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印发《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增设人物奖项、调整奖励等级、实行提名制等重大改革举措。落细落实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28条”新政,将科研项目实施方案论证和预算评审“合二为一”,切实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

       截至2018年底,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共推动北京地区916个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价值277亿元、4.39万余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促进各类主体协同创新。

2018年,北京在改善地方科研基础条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7方面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探索形成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等4项支持创新的改革举措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


(本文摘编自《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如需购买烦请联系cistds@cistds.org.cn



编辑:于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