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动态>正文

【中国网】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排名在京发布,提出十二大发现

发布时间:2017-09-15 01:48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2017 年 9 月 14 日上午,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年度重点研究报告——《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 2017》,对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排名比较。根据《报告》,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 20 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广州、东莞、 天津、武汉、杭州、南京、苏州、厦门、海口、珠海、长沙、西安、呼和浩特、成都、中山、乌鲁木齐和青岛。在地级市排名中,东莞、苏州、珠海、中山、鄂尔多斯、无锡、佛山、常州、三亚、大庆排名前10位。

据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介绍,《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 2017》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西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完成。经长达半年时间的研究,课题组取得了十二个重要发现:

(一)科技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印证“胡焕庸线”

从创新经济地理的角度看,科技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印证了国际地理学界著名的“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揭示了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但这条线不仅是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重要分界线,也是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差异的分界线。已有研究发现,“胡焕庸线”在我国干旱与湿润区的分界线、高原与平原的分界线,以及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分界线上都有很高的相似性。可以说,在我国,只要是与人口集聚相关的分界线都可能与“胡焕庸线”接近。本报告研究发现,“胡焕庸线”的两侧也存在科技创新发展非常不平衡的特征。

(二)城市科技创新发展呈梯度分布格局

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之间的科技创新发展差异悬殊,目前已形成以省会城市和副省级以上城市为龙头以及东中西部城市创新发展梯度分布的基本格局。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综合排名情况来看,在区域之间,东部地区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整体优于西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城市,沿海地区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整体优于内陆地区城市;在同一地区内部也存在很大差异,省会城市、副省级以上城市等区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往往大大高于其他地级城市。从发明专利授权量来看,287个样本城市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平均值为402件,但标准差达1 708,变异系数为4.2。将样本城市按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进行分组后可以发现,排名前50位的城市平均发明专利授权量约为第51~100位城市平均值的12倍,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差异悬殊。

(三)创新产出呈现明显的“创新马赛克”特征

从创新产出的地理分布来看,我国存在显著的“创新马赛克”现象。与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导致的“经济马赛克”现象类似,每一块“经济马赛克”的背后是一个“产业集群”,而每一块“创新马赛克”的背后是一个“创新集群”。重大科技创新的成果主要出自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的南山科技园区和上海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创新集群区域。“创新马赛克”区域具有创新要素高度集中、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快、国际竞争力强等特点,随着创新要素加速向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创新集群区域集聚,区域创新发展的循环累积效应凸显,“创新马赛克”区域将强者更强。

(四)绝大多数综合排名居前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存在明显短板

从单个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结构来看,广州发展相对最为均衡,其他综合排名靠前的城市均存在一定短板。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20位的城市包括北京、深圳、上海、广州、东莞、天津、武汉、杭州、南京、苏州、厦门、海口、珠海、长沙、西安、呼和浩特、成都、中山、乌鲁木齐和青岛,广州在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四个分指数的排名分别为3、5、6、4,各方面发展均衡,其余19个城市均存在某一短板。例如,北京的创新环境排第10位,而其他三个分指数排名前两位;深圳的创新资源排第25位,其他三项分指数均排名前3位;长沙的创新服务排名第60位,西安的创新环境排名第122位,但两市其余各项均在我国排前30位。

(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在相当程度上解释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状况。课题组以城市人均GDP衡量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2014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收入分组标准将城市进行分组。统计结果显示,样本城市中无低收入组城市,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在前10位的城市全部位于高收入组,人均GDP均超过12 735美元,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经济增长保持强劲态势,现代产业基础坚实,生产要素配置高效,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总体处于区域经济发展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协同创新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有利于推动城市科技创新

研究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尽管统计数据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来不断增加,但人均消费支出也大幅增长。面对不断攀升的物价、房价以及越来越高的养老和子女教育成本,劳动者的身心均遭受巨大压力。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生活压力过大导致科研人员、技术工人等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劳动者,尤其是中青年劳动者难以安心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七)城市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创新发展总体处于协同发展状态

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较高的城市均具有相对较高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部分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且服务业结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以综合排名第一的北京为例,2014年服务业比重已达77.9%,2015年以来则超过80%,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撑,服务业发展水平同东京、纽约、伦敦等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

(八)创新服务是造成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城市间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靠后的城市往往在各项指标上均落后于科技创新发展指数领先城市。从各城市一级分指数得分的极差来看,创新服务指数的极差在四项一级分指数中位居第二位,达0.596,成为影响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

(九)地级城市规模偏小成为影响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

创新人才是城市最重要的科技创新资源,创新要素空间集聚的外部经济性依赖于创新人才的质量。因此,对于人口规模很大的城市而言,创新人才的专业化和多样化在量与质上均能得到充分保证,城市管理者更多关注怎么用好人才;对于人口规模中等的城市来说,管理者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能力成为影响其研发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而对于人口规模特别小的城市而言,其显著的“关系社会”特征导致创新软环境难以改善,如何吸引、留住人才成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面临的重大瓶颈。

(十)建设紧凑型城市是城市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路径

城市紧凑度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状况的集中反映。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紧凑城市形态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经济集聚伴随的创新要素集聚是创新发达区域的主要优势所在。就中国国情而言,人口众多而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少,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市郊区化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继续任由“摊大饼式”的城市化发展既会导致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也不利于享用创新要素空间集聚的外部经济。

(十一)部分城市群内城市已呈现协同创新格局

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综合排名来看,我国“科技创新强市”主要集中于城市群地区。我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100强中有74个城市属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群,其中,有52个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七大国家级城市群,22个城市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区域性城市群。

(十二)城市群创新发展差距悬殊

通过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各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及排名。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从高到低的综合排名如下: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均值为0.366,中位数为0.322,标准差0.136。在11个城市群中,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最大值为0.567,最小值为0.168,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均高于平均值,而中原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发展与其他城市群间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来源:中国网  编辑:王楠

链接: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7-09/18/content_4160639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