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动态>正文

30年,孵化器从“星星点点”到“星火燎原”

发布时间:2017-05-12 02:00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中国创业孵化30周年》编纂组成员颜振军


       1987年,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创业孵化机构达7553家,数量居全球第一。从0到1,从1到7553。这是从1987年至今,中国孵化器走过30年征程所孕育的成果。

       5月11日,2017创交会“重头戏”之一的国际创业孵化峰会盛大启幕,一部系统总结和展现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30年发展历程的书籍——《中国创业孵化30周年》在开幕式上首次亮相。该书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组织业内有关专家学者,共同编写完成。

       1987年,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创业孵化机构达7553家,数量居全球第一。从0到1,从1到7553。这是从1987年至今,中国孵化器走过30年征程所孕育的成果。1987年,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创业孵化机构达7553家,数量居全球第一。从0到1,从1到7553。这是从1987年至今,中国孵化器走过30年征程所孕育的成果。“编纂这部书期间,脑海里好像放纪录片一样,一幕一幕掠过了中国创业孵化这30年的种种艰难和步步成长。”昨日,《中国创业孵化30周年》编纂组成员、我国第一位专业方向为孵化器的科技哲学博士颜振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感叹:“从‘星星点点’到‘星火燎原’,我国孵化器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史诗,‘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对这30年的最好写照。”

萌芽

从问号起步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孵化器是什么,孵化器要做什么,孵化器要怎么做?这几个问题,曾是20多年前颜振军为完成博士论文时给自己提出的问题。30年前,我国创业孵化事业起步之初,第一代孵化器管理者也曾为寻找这些答案而上下求索。在颜振军看来,从1987年中国首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成立至今,中国创业孵化经历30年风雨坎坷,堪称一部恢宏壮丽的史诗,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根据他勾勒的中国创业孵化发展的“路线图”:1987年至1999年是探索发展期,2000年至2013年是蓬勃发展期,2014年至今是迅猛发展期,“所有的萌芽和起步,就从一系列问号开始。这也是我在编纂过程中,从孵化器管理者的回忆里深切感受到的”。

       《中国创业孵化30周年》书中,清华创业园原主任罗建北回忆道:“1994年,校领导把我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岗位上调到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我的脑中一片空白。科技园是什么?我在科技园能干什么?”

       “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回答,孵化器本身就是一个创新。”颜振军说,尽管当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了成熟的孵化器模式,但并没有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需求的模版可以现学现用,“一切全靠自己去探索、发展”。

前路

学做“国际制片人”的国际孵化器

       尽管没有现成的答案,但中国创业孵化事业的车轮,在时代浪潮下开始运转。

       以1987年为起跑线,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为领跑者,截至2016年年底,在这条“赛道”上,我国创业孵化机构达7553家,数量居全球第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聊到编纂《中国创业孵化30周年》这部书最为深刻的印象时,颜振军这样说。

       “我国第一个孵化器的全部家当是一座旧营房、一块牌子和一部电话,与现在覆盖我国各地的孵化器形态、功能相比,已实现了极大的飞跃。”此次来成都参会,颜振军参观了成都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腾讯众创空间、天府新谷等孵化载体和空间。他认为,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的发展,也是我国创业孵化发展不同阶段的缩影和代表。

       1988年8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8年改为科学技术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火炬计划工作会议,以建设国家高新区为重要内容的火炬计划正式开始实施。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成都高新区)开始筹建。1990年,成都高新区获准成立。

       2000年前后,我国孵化器的投资主体从过去较单一的政府主导向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大专院校等不同主体纷纷加入孵化器。他举例说,成都高新区奏出的“首个音符”,“由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中国第一家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就在成都高新区的天府新谷。”

       在颜振军看来,我国创业孵化事业走过30年,当今和未来的任务是走出跨国孵化、国际化孵化器的阳关大道。他比喻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孵化器管理者要从过去提供服务的“保姆”,转变为可以导“国际大片”的“国际制作人”,“整合各种国内外资源,进行跨国孵化、跨国合作,走出国际孵化之路”。 本报记者 郑其

       5月10日晚,中国孵化器30周年创享会在成都高新区举行。“这是一部老旧但却有着特殊意义的老物件。”在感言分享环节,从事科技孵化20余年的天府新谷董事长王明新,拿出了一部摩托罗拉翻盖手机说。

12年前,就是用这部手机,王明新接到了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电话——天府新谷经过评审,需要前往北京接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考核。“那是2005年,我清晰记得自己带队参加评审的每个细节。”也就是在那一年,天府新谷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


 来源:成都高新报A05版特别报道   编辑:于悦

链接:http://paper.cdht.gov.cn/pc/col/201705/12/colA05.html

注:颜振军系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