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年均增长4.32分,整体创新水平领先新兴市场,无论是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方面,还是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方面,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整体呈现明显递增趋势……昨日,北京市首次发布的科技创新指数显示,北京创新环境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北京市将通过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京落地,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创新体制建设。
21个月采集制作 整合官方和民间数据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利用官方和中介组织提供的各种数据为样本,研究人员动态监管北京市科技创新情况,从二三十万字的资料汇编中最终筛选出符合北京特点的指标……历时一年零九个月的采集和制作,《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2》(以下简称《报告》)昨日正式对外发布,从数据来看,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年均增长4.32分,整体领先新兴市场。
科技创新指数发布将成常态
《报告》显示,2005年以来,北京无论是创新资源、创新环境,还是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方面,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整体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其中创新服务和创新环境方面的指标上升态势尤为突出。
这份能够显示北京创新发展过程的《报告》到底从何而来?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士赵峥告诉记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翻阅了包括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在内的大量研究数据,结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官方数据及民间中介组织提供的数据,与该院自行采集数据共同形成《报告》的初始资料来源。“我们从数量巨大的数据当中整理出了二三十万字的资料汇编,并最终形成《报告》。”赵峥表示,早在2011年初,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就开始筹划调查和研究首都科技创新的情况,到昨日正式发布时,经历了一年零九个月的采集制作过程。由于《报告》是第一年发布,因而最初的样本资料需要大量借助已有的公开数据。
采集数据后,各项指数又是如何生成的?赵峥介绍,数据收集完成后,需要经过科学的加权和讨论才能形成最终的结果,在昨日《报告》正式发布前,各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每天开一次会,研究数据如何计算更加准确。最终《报告》建立了由3个层次指标组成的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
记者翻阅《报告》发现,体现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的指标分为3个层级,一级指标共4个,包括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二级指标共14个,主要包括创新人才、研发经费、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等。三级指标共62个,主要包括创新资源三级指标11个,创新环境三级指标15个,创新服务三级指标11个,创新绩效三级指标25个。虽然最后形成的只有三级指标,但在最初的制作过程中,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拟定的指标多达2000多个。
赵峥介绍,“我们整合各方数据,进行选择,初步确定了2000多个指标来衡量北京的科技创新发展情况,但是这2000多个指标并不一定适合北京地区的发展情况,所以我们以更能体现北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更能体现北京地域特点为原则,最终确定了三级指标原则,也即是将2000多个指标中大量不符合标准的指数都排除在外”。
赵峥告诉记者,这份体现北京地区创新发展情况的《报告》,今后有望每年公布一次。“目前有专门的课题组成员对北京市的创新情况进行动态关注,预计今后每年科技创新指数都会发布,今年只是一次尝试。”赵峥表示,要力争让每年发布的首都科技创新指数为北京市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借鉴。
北京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报告》显示,经过加权合成,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得分从2005年的基准分60分,增长到2010年的81.59分,年均增长4.32分,显示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从地区对比上来看,与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城市相比,北京的创新能力领先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报告》显示,北京在10个城市中排名第五,得分为56.39分,整体处于创新发展水平的中间阶段,与发达地区的世界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领先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城市,特别是专利数、科技公司指数、科技园区三项创新能力单项指标排名第三,但在创新收益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北京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发展区间,需要把握战略机遇,学习先进,努力赶超,在更高层面建设创新型城市,进而形成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科技创新竞争优势。”对这项数据,《报告》做出上述解释。
“从数据来看,北京市整体创新情况发展良好,其创新环境也在不断改善。”赵峥举例指出,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体现北京市创新情况的各项指标依然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这说明北京市的创新环境处在动态完善的过程中。
这样一组数据能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提供哪些参考?赵峥表示,一方面,作为北京市创新发展情况的“体检表”和“评价表”,《报告》展现了“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的创新发展情况,并能为未来北京市的各项经济决策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这一数据也能为北京市打造“世界城市”提供参照。赵峥认为,任何一个“世界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创新,北京也要打造“世界城市”,因而今后《报告》的发布能为其提供更权威的参考。
各方出台政策推进创新体制建设
破除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聚焦优势产业链核心环节,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北京市各个层面均表示将会通过出台相关措施来推进创新体制建设。
北京市发改委
营造企业做大做强环境
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英建昨日表示,北京市已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市将会破除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聚集整合国际国内高端创新资源,营造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环境,掀起科技创新高潮,并推进首都经济走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轨道,努力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王英建表示。
对于如何推动创新体制建设,王英建介绍,一方面要聚焦优势产业链核心环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完善首都创新体系。此外,要聚焦特色功能园区、聚焦科技与资本的融合,健全市场化的科技资本对接机制。
海淀区
带动海淀南部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作为科技资源的聚集地,海淀区也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创新环境,促进创新发展。海淀区人民政府代区长孙文锴昨日表示,海淀科技资源丰富,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海淀区将以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北部生态科技新区等重要功能区为载体,全面
http://www.bjkw.gov.cn/n8785584/n8904761/n8904960/9509265.html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端创新要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为重点,并将加快中关村核心区建设。
孙文锴表示,海淀区将通过四项措施来推动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带动海淀南部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另一方面,要加快北部科技生态新区建设,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此外,还要加快中关村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科技服务业,完善支持企业发展政策。
高校
推进建立产学研基地建设
为推进创新体制建设,北京地区的一些科研院校也在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北京大学党委常委高松昨日表示,该学校通过灵活的人事聘任方式,创新机制体制,大力推进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基地建设。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党组常务副书记、副院长,京区党委常务副书记马扬昨日介绍,中科院正致力重大创新突破,以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做出重大贡献。
“北京地区科学人才聚集,科技创新也处在领先地位,从这些条件上来讲,北京比其余地区更有优势,发展创新市场的潜力也很大。”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分析表示。
徐逢贤认为,北京目前的创新机制总体处在不断上升的阶段,但是可以进一步采取措施,扩大创新活力。一方面,发展创新需要各方配套政策扶持,并需要政府财政投入做支撑;另一方面,北京可以进一步提升和规范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让学校不断培养出创新人才,并适度吸引国外人才到北京发展。
来源:北京商报 编辑:杨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