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暨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3”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世龙,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法规处(全称)处长杨仁全,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范世涛博士、赵峥博士等出席发布会并作相关介绍。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科技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22家新闻媒体对此次发布会进行了报道。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全体研究及工作人员、相关研究单位及我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发布会上,市科委杨仁全处长就《2013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整体情况作了简要介绍。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范世涛博士代表远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的李晓西院长对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并重点对“2013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作了详细介绍。范世涛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提到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科技创新等指标的权重。如何度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的开展正是量化反映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程度的一种新探索。这项研究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连续、动态地跟踪和度量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进展情况,分析影响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客观、公正评价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成效。”
在李晓西教授的带领下,“2013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对指标框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其中,一级指标共4个,包括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二级指标调整为15个,包括创新人才、研发经费、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国际交流、科技条件、技术市场、创业孵化、金融服务、科技成果、经济产出、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和辐射引领;三级指标调整为59个,相比2012年框架减少了3个。根据2013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和各项数据,课题组完成了2005年至2012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得分测算。从整体测算结果看,首都发展战略定位和科技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得分从2005年的基准分60,增长到2012年的82.24分,年均增长3.18分。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4个一级指标得分均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尤其是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指标得分上升态势尤为突出。同时,鉴于指数研究是从统计测度角度,定量地反映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欠缺对具体问题的具体说明,2013年指数测算分析中特别加入了专栏研究,以求更加具体、深刻地分析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问题,从定性的角度,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研究结论。此外,课题组吸纳了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以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增设了“北京技术市场发展指数研究”、“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评价研究”和“科研院所机制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三个专题指数研究,使得整个指数研究更加充实饱满。
研究发现,首都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及阶段性特征呈现以下特点:科技创新环境及创新投入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首都科技创新的投入与产出趋向合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向科技创新“要支撑”的时代已经来临;北京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做出更大贡献。
发布会上,范世涛博士和杨仁全处长还就新闻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范博士结合中央政策、测算数据和首都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对部分波动较大的指数得分作了详细讲解。杨处长从创新辐射、创新主体、典型案例等三个方面解释了2013年报告选择3个专题指数研究的原因,同时对记者关心的“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方案”进行了解读。
编辑:杨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