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动态>正文

【媒体关注】我院专家受邀做客BRTV—财经频道,解读北京高精尖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1-10-19 11:00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编者按:

       2021年8月,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 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988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4%,较2018年提高2.3个百分点。那么发展高精尖对北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2021年10月19日BRTV财经频道播出《数说北京》节目,邀请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总监刘杨,深入解读北京高精尖企业发展。


       以下为部分访谈文字整理:

主持人海峰:

       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高精尖?


刘杨:

       “高精尖”原本是一个技术经济学的概念,顾名思义,高精尖是指“高级、精密、尖端”。近年来,“高精尖”才逐渐被应用到产业概念领域,更多的反映的是一种产业发展的导向和形态。“高精尖”产业就是指那些具有“高、精、尖”属性的产业或产业组合。

      2018年,北京市曾印发了“高精尖”产业活动类别通知,通知里明确给出了高精尖产业的界定。“高精尖”产业是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引领,以效率效益领先型产业为重要支撑的产业集合。那么,技术密集型“高精尖”产业主要是指研发投入强度高、自主知识产权多,资源消耗低,对区域科技进步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产业。效率效益领先型“高精尖”产业主要是指产出效益和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产业。



主持人海峰:

       这次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中有哪些亮点?


刘杨:

       本次规划中的亮点很多,我认为比较突出的有3点。

       第1个亮点,我认为是规划提出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精尖产业体系。规划提出,要培育形成2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4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4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以及1批未来前沿产业,进而形成“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体系实际上就是坚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这一战略主线。

       第2个亮点,我认为是规划进一步强调了跨区域深度协同。规划提出推动区域特色化、差异化、联动化发展思路,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空间布局;同时,规划还明确了各区重点发展的2-3个高精尖产业方向。这将有效地避免同质化竞争。

       第3个亮点,我认为是规划明确提出了“施工图”,规划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实施“五个一”工程、产业“筑基”工程、创新成果转化“接棒”工程、企业“登峰”工程、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新智造100”工程、服务型制造领航工程、京津冀协同智造示范工程等“八大工程”。这就为规划的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主持人海峰:

       看到北京市高精尖领域的数据,请简单介绍下北京目前有一个怎样的基础?对于这次“十四五”高精尖的规划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刘杨:

       相比全国其他地区,北京具有明显的科技、人才密集优势,高精尖产业发展基础是非常雄厚的。为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北京市于2017年就发布10大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了具体行动计划和方案。正如规划中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3成,因此,高精尖产业已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因此,我认为,正如《规划》中提出的,北京经过前期的创新积累和产业孵育,高精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创新自主化的攻坚期、产业集群化的发力期和数字智能化的迸发期”。

       那么从远期来看,高精尖产业作为北京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定位和重点方向,发展空间也是非常大的。本次《规划》就提出了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蓝图,未来,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必将进一步提高,北京也将培育形成4-5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主持人海峰:

       下图展示的数据主要是“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这些数据对于我们北京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来说有什么作用?



刘杨:

       一方面,规划中提出的主要指标,是在对内外部环境的深入分析和产业趋势的综合预测下研究提出的,这些指标能够有效地引导工作方向,明确工作重点。另一方面,对产业或企业的数据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趋势,找寻规律;也可以及时地发现产业发展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例如,我们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在2018年时,就协助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开展过高精尖企业的认定与评审工作。我们通过对门头沟科技园高精尖企业经营数据、研发数据的监测与研究,既可以准确的把握企业发展的状况,同时也可以对企业进行合理分类,进而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服务。



主持人海峰:

       这些数据跟咱们市民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杨:

       乍一看,这些数据似乎与我们的生活离得比较远。但实际上,数据背后反映的产业形态,则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数字化水平。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与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深度融合,数字化的研发、生产、交换和消费已成为当今主流。尤其在疫情期间,无人生产、远程运维、居家办公等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的生活生产方式,对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总体来说,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成果,正在以智慧出行、智慧制造、智慧医疗等方式不断地惠及百姓生活。



主持人海峰:

       请您对“十四五”期间的高精尖产业做展望。


刘杨:

       我们知道,“十四五”时期,是北京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培育新发展动能、构筑新发展优势的关键时期。一直以来,北京都是全国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产业发展也保持了高增长态势。我认为,北京市出台高精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对高增长态势的进一步“定调”,同时也是对高精尖产业发展路径的进一步明晰。

       展望“十四五”,我认为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要同国家规划、全市“十四五”总体规划做好衔接,同时要保证政策的可持续性,营造适合高精尖产业集群生长的良性土壤。我相信,随着规划的出台,高精尖产业必将成为未来北京经济行稳致远的坚实支撑。


*查看完整版节目请点击https://item.btime.com/2372hc7m618jmse6hrdg3v874sb


编辑:陈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