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专家观点>正文

【专家观点】李茂达:当前中国创新创业的现实挑战

发布时间:2018-02-10 03:31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创头条联合创始人李茂达认为,过去的创业环境与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热氛围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创业者,受到更多来自社会的尊重和各方面的支持关心,他们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大环境,但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明确创新创业的意义所在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至今,创新创业不断掀起新热潮,各地孵化器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众创空间数量再创新高,但在成绩面前仍需保持清醒,明确创新创业的意义在于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资源,帮助其成长,培养其自我驱动发展的能力,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切忌本末倒置,将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手段当做目的。 

“创业热”≠拔苗助长   

随着软、硬件方面的支持越来越多,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整个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但在“创业热”背后的却是创业成功率低、创业公司存活周期短、创业团队的成长压力大等诸多问题。

由于创业行为的同质化,竞争愈加激烈,时间窗口越来越短,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对于一个创业团队而言,无法跟上这样的发展速度,就难以获得融资机会。在近两年获得融资的企业里,90%的资金流向了10%的企业,这种资金的分配比例,就整个社会而言,并不利于创新创业的发展。如何帮助一个创业团队在短时间内成长,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

创新创业的企业级服务,就地域分布而言并不均衡。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的不均衡,也导致为创业者提供的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分配不均,一线城市的创业团队和三四线城市的创业团队获得的企业级的服务支持是不一样的。很多三四线的创业团队不仅找不到资源,也难以从成本、质量上把控外地采购的企业级服务,这导致很多的地方的创业者都处于一种“放养”的状态。  

以大数据引导资源配置

大数据在当代社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双创”领域,无论从数据的积累、数据应用的场景或是相关的工具上,都没有为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包括创业者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提供应有的帮助。很多地方政府在规划当地的“双创”产业发展时,由于缺少大数据的支撑,在资源配置、产能控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

实际上,政府现已投入了足够多的资源用于发展“双创”,通过大数据的引导,将更加合理、高效的实现资源配置。  

政府:优惠政策精准投放、创新资源协同调动

政府就“双创”推出的优惠政策,往往在传达至创业者的过程中存在着壁垒和障碍,难以落实到位;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很多优质且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由于难以协同调动,造成资源的空置。因此,若政府可以达成优惠政策的精准投放,实现创新资源的协同调动,对于整个创业生态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

创业“新物种”诞生,创业服务需紧跟

李茂达认为,技术门槛的降低,是造成创业跨界融合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这样的跨界融合带来了很多被称之为“新物种”的创业的形态模式和公司。与过去的创新创业不同,这些“新物种”有着更快的发展速度和全新的发展模式,也对创业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创业服务提供者的角度而言,要不断地去创新服务、优化工具和方法,为这些创业公司提供支持。



编辑:王楠

注意:*本文根据李茂达研究员在“2018首科新年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