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专家观点>正文

【专家观点】赵峥:创新型城市发展——国际启示与借鉴

发布时间:2013-10-22 04:00 作者:赵峥 浏览量: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也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与重要保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创新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城市增强城市竞争优势、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围绕城市现代化目标,我国已有数十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远景目标并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但总的来看,我国对创新型城市的实践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特别需要学习世界主要城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经验与策略,为促进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创新型城市的理论内涵
  创新型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目前学术界对其内涵的认识并未达成一致 (Scott,2006)。 Charles Landry(2000)认为,创新型城市不仅是促进有想象力的行动和都市生活快速提升的号角,而且是城市实施复兴和复苏方案的一个清楚和详细的工具箱, 认为创新型城市建设需具备以下七个条件:富有创意的人、意志与领导力、人的多样性与智慧获取、开放的组织文化、对本地身份的强烈的正面认同感、城市空间与设施以及上网机会。James Simmie(2001)从经济地理的角度对斯图加特、米兰、阿姆斯特丹、巴黎和伦敦五个欧洲典型城市创新与集聚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城市创新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与典型的集聚经济相关,称为“内部范围效应”;与同一部门的企业空间集聚相关, 即本地化经济或环境经济;城市化经济与创新进程有很强的相关性;与其它更为高级的世界出口市场的联系,即所谓全球化效应。Peter Hall(2001)认为,那些具有创新特质的城市往往处于社会和经济变迁之中,大量的新事物不断涌现,融合并形成一种新的社会, 认为时间和机遇对创新型城市的创建十分重要。Hospers(2003)认为创新型城市是孕育知识经济的地方,知识经济要求城市创新,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城市是集聚性、多样性、不稳定性和良好声望的结合体。此外,世界银行(2005)在“东亚创新型城市”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成为创新型城市的先决条件:拥有优良的交通电信基础和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拥有充足的经营、文化、媒体、体育及学术活动的场所设施;拥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队伍;政府治理有效,服务高效;拥有高质量的居住选择;社会多元,能接纳各种观点的碰撞,各种文化的融合和各种体验的交汇等。
  二、国外主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目前,虽然对创新型城市涵义的认识国内外学者并未达成一致,但世界各城市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与策略,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中,世界各城市采取的措施和策略往往存在很多重叠与交叉,很难用单一标准界定其具体属于哪一模式。本文主要参考 Hospers 对创新型城市的分类,根据城市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的不同,选取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德国北威州、韩国大田等城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采取的策略和措施进行介绍, 以期能够为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照。
  1.纽约:发展服务经济,构筑创新集群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海港城市和重要的陆运枢纽,也是美国乃至世界金融、商业服务中心。作为世界公认的一流创新型城市,纽约的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主要来自于它在银行、 证券、保险、外贸、咨询、工程、港口、新闻、广告、会计等服务经济领域为美国甚至全球提供的优质服务及其由此奠定的难以取代的国际地位,其拥有全球经济组织高度集中的控制中心,支持着全球国际贸易和资本的流动,而且是全球创新活动集中所在地。 (Hassen,1991)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纽约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首先,制定并实施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城市创新发展战略。纽约结合自身在交通、教育、文化、金融等方面的优势,利用自身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等有力条件,选择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及战略规划,大力发展金融、商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性服务业,并通过抵减应税收入措施来鼓励地方和私人企业投资,吸引全球财富五百强企业将总部设在纽约,使服务业成为纽约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形成服务经济集聚地,并通过活跃的金融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知识溢出和技术传播,带动城市整体创新实力的增强。 第二,发挥自身在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为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纽约市不仅建立了建立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教育体制,同时纽约市几十所高校相继筹建与知识经济相衔接的新专业,为金融、保险和管理咨询业等对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要求很高的生产者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第三,重视科技园区和网络建设,为创新活动提供载体和平台。纽约市政府通过联邦资金大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吸引中小企业,以巩固其多样性的经济结构,保持城市经济发展活力。同时,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科研网络,大力研发高科技产品,使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
  2.北威州:推动结构转型,创新带动复兴
  北威州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简称,是德国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繁荣的联邦州。北威州曾是“欧洲工业的中心”,举世闻名的鲁尔工业区及拜尔集团便位列其中。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加速发展,北威州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传统产业部门和产品销售市场受到严峻挑战。为了应对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经过近30年的努力,北威州依托科技力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成功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打破了以矿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完成了从传统煤炭、 钢铁产业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现代化工业和服务产业的结构性变革。在推动结构转型, 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北威州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首先,制定并实施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结构转型规划。20 世纪 80 年代初,北威州从本地区发展的实际出发,确定了从单一的煤炭、钢铁工业基地向经济多元化城市转变的长远发展战略,提出既要加强本地作为煤炭、钢铁工业中心的传统地位,又要提高产业科技含量,重点发展以生物、基因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以及以物流业、金融业和商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来带动地区经济的振兴。在规划指引下,除汽车、机械制造、化工、能源等支柱产业外,北威州在新媒体、微电子、生物、基因和医疗技术以及物流等领域在欧盟内也极具竞争实力,形成了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其次,加强对经济结构转型的投入力度。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北威州充分利用德国政府对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的扶持政策,利用德国政府大量的财政补贴,在政府采购、进口贸易、折旧政策、政府信贷等方面给予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和项目资助,扶持传统产业实施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同时,还利用欧盟的提供的基金在20世纪90年代末实施了《鲁尔地区结构改造计划》,推广一系列改造项目和计划,引导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 如在各个矿区经过回填治理,建造了各种供旅游度假、综合消费多功能的综合园区等,推进传统产业和企业适时转型,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第三,高度重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鼓励州内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北威州政府组建了工商会、各种行业协会、经济促进协会及驻外联络机构等组织,专门为老工业基地的中小企业转型、应用新技术、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拓展海外市场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 并在州内几乎所有的城市都设有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利的促进了城市创新主体的发展壮大。
  3.大田:打造韩国“硅谷”,科技引领创新
  韩国大田本是个资源匮乏、面积不大的小城市。上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摆脱经济过分依赖加工型行业的状况,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竞争力,投入15亿美元在大田市开发建设大德科学城。目前,大田已发展成为占韩国国民经济总额23%的关键城市,境内不仅拥有39所综合类大学,8个韩国最高水平的研究所,而且将近 2200 家高科技企业设立在大德科技园区内,被称为韩国的“硅谷”,成为支撑韩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典范,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创新型城市之一。大田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首先,通过制定政策法规,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2000 年,大田市出台了《大田市科技经济发展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指导科技工作的政策文件,提出瞄准世界领先,创造一流产品,建设创新大田的发展目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2008 年,大田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 1216.93 亿美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幅一直保持韩国前三位。目前,大田市已经形成了以 IT 产业带头,生命医学领域等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群。 其次,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大田市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面向企业开放共享科技资源,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更多地承担半导体和会聚技术及新一代卫星等应用科学领域世界水平的重大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另一方面, 充分利用市内国立纳米加工中心、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院所云集优势,建设一批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支持中心,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并逐年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 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 第三,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大田市十分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严格执法保护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鼓励研发,激励创新,引领大田乃至韩国未来经济的科技研究活动。近年来,大田市专利申请增势迅猛,自 2001 年起发明专利申请增幅居韩国第三位,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幅占韩国第二位。与此同时,大田市还特别强化在外经贸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预警工作,立足于国际竞争,提升企业应对国际知识产权诉讼的能力。 第四,着力培育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作为一座开放的创新型城市,大田市在创新方面有着特有的积极性和包容性,特别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注重向公众宣传创新思想、传播创新理念,沟通城市创新战略目标和愿景,塑造创新城市品牌, 营造崇尚竞争、容忍失败、敢闯敢试的创新文化环境。大田的城市品牌为“Variety of Daejeon”,就对大田所拥有的地理、人文、经济、社会、文化资源进行了概括,体现了自然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更表现了创新为大田市这座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带来的活力。
  三、启示与借鉴
  从世界主要城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中可以看出,创新型城市作为应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城市发展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认识和学习世界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和战略。结合前文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本文认为,在创新型城市构建过程中,我国各城市应特别注重创新型产业培养、创新要素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营造,全方位、多角度推动创新型城市发展。
  1.注重城市创新型产业培养
  世界主要创新型城市都是从本城市已有经济基础出发,在充分发挥城市原有优势基础上制定切合本城市发展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型产业,以最终带动创新型城市发展。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经济背景,在对城市及其所处区域特点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城市的发展现状与优势, 制定切合本城市实际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战略规划,选择切合城市自身实际的创新型产业和产业集群。其中,应紧密结合创新型城市发展内涵,特别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创新型产业发展,推动会展业、旅游、金融、商务服务业、商贸服务 等创新型产业在城市空间聚集,建设创新型产业基地,创建创新型产业孵化器、由点到群, 培育具有一批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相关经纪机构、代理机构、仲裁机构等中介组织,促进城市创新型产业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发挥创新型产业强大的规模效益与带动效应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2.注重城市创新要素培育
  重视城市创新基础设施、人才、资金的建设与管理是世界主要城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共同经验,世界主要创新型城市也都侧重于培育这些要素。中国城市应重视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创新人才、创新资金等城市创新要素培育。加大对图书馆、技术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科技基础设施,积极构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 科技文献信息、产业共性技术、知识产权等具有基础性、公益性等特点的科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创新基础设施网。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扶持力度,积极引进城市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人才交流活动,构建一支科技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组织灵活的自主创新梯队。加大城市财政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整合使用各类科技创新资金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推动金融部门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积极引入风险投资,加强风险资本和科技研发的结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完善技术交易市场,构建国际性的科技成果交流平台,形成开放共享机制,促进知识流动、技术扩散和科技资源有效配置,畅通科技成果交流渠道,增强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能力。
  3.注重城市创新平台建设
  从世界主要城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可以发现,各主要创新型城市发展均强调创新体系内部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协同性,无论城市选择哪种发展路径,科技研发网络、技术创新平台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始终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城市应在挖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着力构筑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三个平台”,即发挥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助推力作用,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构建融技术研发、孵化、产业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政府创新平台;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企业创新平台;发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鼓励其结合城市发展需要开展创新活动,形成科技成果并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形成科研机构创新平台。最终通过促进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平台的联动发展, 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创新思想和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城市创新体系,增强城市科技竞争力,将创新的意识与行动结合起来,将创新的努力与实效结合起来,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
  4.注重城市创新文化营造
  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世界主要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实践表明,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和重要保障,是吸引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精神条件,也是激发人们参与创新活动的原动力。我国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应积极培育城市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激励创造发明,宽容失败的理念和氛围,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开放包容和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推动公众广泛接受外来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思想,用多元开放的心胸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以包容自信、多元 开放的心态参与国际创新交流,形成城市创新理念,为城市创新活动注入长久活力。同时,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体现和保障,是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也应进 一步强化知识产权观念,增强城市民众、企业和政府的知识产权意识,形成有利于推动城市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文化,让保护知识产权成为不同城市主体的共同行动。

编辑:杨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