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专家观点>正文

【专家观点】如何提高青年发展型城市人才“引力”

发布时间:2024-11-14 11:08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新时代顺应青年人才成长规律、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推动青年成才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积极创新引才、聚才方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与城市“双向赋能”。然而,尽管各城市出台了一系列“适青化”引才举措,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如何更好地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青年发展型城市“引力”?如何更好地优化引才措施,激发广大青年参与城市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应秉持系统观念与问题导向,深入剖析特征现状,形成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的主要特征

青年是城市的活力,城市是青年的成长舞台,青年发展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022年4月,共青团中央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明确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定义,同时将“青年成长”和“青年有为”作为城市运营和发展的优先目标,提出了“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发展理念。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青年在选择定居地时优先考虑青年发展型城市,超过八成的受访青年期待家乡成为宜居宜业的青年发展型城市。从当前各地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态势来看,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表1 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主要特征

序号

主要特征

具体表现

示例地区及举措

1

注重规划引领

通过出台实施方案、发展规划等,强调规划在青年“引才”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增强“引才”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江苏南通市编制《南通市青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陕西宝鸡市编制《关于宝鸡市中心城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规划建设意见(试行)》等。

2

注重产人结合

以业引人、以业聚人,通过产业与人才发展联动形成“引才”的集聚效应,增强“引才”的根植性和可持续性。

河北省保定市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安徽省合肥市开展“千企万岗请您来”活动;江西南昌市开展“10万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活动;山东省济南市绘制“产业人才地图”等。

3

注重场景营造

关注“引才”场景营造,为吸引和集聚青年人才提供丰富的载体,为“引才”品牌塑造注入新内涵。

上海市金山区创建青少年“家门口”的“创新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山东淄博市建设“青年驿站”、“青年会客厅”、“青春社区”及特色商业街区等。



淄博“青年会客厅” 来源:“青春淄博”微信公众号




二、引才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

(一)引才机制不灵活,协作平台缺失。许多城市在引才时过于依赖短期激励措施,而未能充分挖掘多元化引才渠道,也未能深入理解青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城市发展的参与程度,从而难以形成对青年人才的持续吸引力。同时,协作引才平台的缺失导致人才信息无法有效共享,科研成果与青年人才、创新要素的对接不充分,一定程度束缚了创新和成果转化。此外,部分城市引才评估体系过于僵化,过分关注数量、学历、头衔等表面数据,忽视了人才的留存、适配和长期发展,不利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二)前期规划不科学,执行规范性不足。部分城市青年人才政策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与城市自身优势和主导产业有效结合的细分人才政策,导致青年人才结构与城市发展目标错位。同时,对青年人才的专业背景、发展潜力、市场需求等前期调查分析不足,“技能错配”现象频发,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或流失。此外,部分城市在人才引进后,缺乏有效的跟踪管理及服务支持,权利与义务不对等,沟通不畅、整合不力,针对青年人才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构建不够完善。

(三)区域协同不力,政策互补性不强。一些城市在吸引青年人才时因缺乏基于区域青年人才分布特点的整体性引才规划,造成了资源分散、内部非理性竞争激烈等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常态化的信息交流平台缺失,导致各城市难以通过细分跨城市人才链、构建跨城市青年发展培育圈等路径实现协同引才。加之一些发达城市凭借资源优势,人才项目加速汇聚,形成“强者愈强”的局面;而相对欠发达城市则面临引才成效不佳、人才流失加剧的困境,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市间引才的“马太效应”。


三、加强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工作的建议

(一)转变引才理念,注重人才长期融入。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引才工作需统筹考虑关键节点突破与整体进程稳定的关系。当前青年民生关切呈现出宏大叙事与个体感受相结合、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结合、青年发展迭代升级与青年发展短板日益凸显相结合等主要特征[2]。城市人才管理主体应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将青年引才工作视为多维度的长期过程。要协同优化城市规划环境、教育环境、就业环境、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健康环境、安全环境,提升城市生产生活质量,打消青年在教育、就业、住房、育儿、医疗等领域的后顾之忧,让青年收获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满足感,推动青年人才引进工作进入“城市环境与成长机遇”为导向的新阶段。

(二)强化统筹规划,构建协同引才体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人才相互配合才能高效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着力树立系统性引才观,全面整合城市各类资源,推动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与城市建设运营理念相融合,形成吸引与培养青年的强大合力。一方面,重点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安排,将青年引才规划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体系,确保各引才部门间的政策衔接与协同,打破“孤岛化”困境。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引才策略的持续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动态、有效的评估体系准确衡量引才策略的实施效果,并根据城市发展变化和青年需求及时调整策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灵活设置引才标准,避免形式主义陷阱。对青年人才发展规律的深入理解和正确认识是构建合规、合理、有效引才标准的关键。一方面,要优化与人才指标相关的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的绩效评价体系,从源头上遏制对数据盲从、对高层次青年群体的过度推崇及形式主义等偏向,建立城市青年紧缺人才目录和人才效用评估机制,科学确定财政投入和支持方向。另一方面,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有效监测和研判城市青年人才流动的趋势和原因,构建城市人才流动的预警和预防机制,提升引才策略的柔性和韧性。同时,对超常规待遇、过分承诺等不当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和监管,强化对青年人才项目履行情况的督查考核,对长期未发挥作用或低效、无效项目加大调整和退出力度。

(四)加强区域协同,构建差异化引才格局。依托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高层级的区域间和区域内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协同机制,鼓励各城市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倡导共建区域性青年人才资源配置中心,降低内部竞争成本,提升整体引才效率。同时,优化城市间青年发展协作框架和定点帮扶政策,增进信息共享与机构互动。鼓励发达城市设立“远程青年人才”共享服务平台,探索和丰富跨区域青年发展数字化应用场景,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远程才智和项目支持;倡导欠发达地区在青年人才、创新要素、资本等集聚度高的发达城市设立“逆向引才基地”,有序引导发达城市选择“反向择业”的青年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


本文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文艺璇,文章收录于“青年发展·北京对话(2024)成果选编集”,有删减。

编辑:于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