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专家观点>正文

【专家观点】关成华:打造“营商营才营生”的“大营商”环境 助力佛山建设“现代化科技之都”

发布时间:2022-03-01 05:00 作者:关成华 浏览量:

202231日,《珠江时报》整版刊发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教授理论文章——《打造“营商营才营生”的“大营商”环境助力佛山建设“现代化科技之都”》。

关院长指出,目前佛山正加快从经济强市、人口大城、制造重镇向创新驱动发展的“现代化科技之都”转型。要聚焦企业和人才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率先以“大营商观”重塑营商环境建设的标准和路径,打造“营商营才营生”融合的“大营商”环境。此外,还应兼顾统筹布局”“中心突破生态营造,一体化推进现代化科技之都功能形态建设。

 

于无声处观巨变,于时代中谱新章。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组团式发展到强中心战略、从专业镇经济到万亿级产业集群、从城市升级升值到重塑发展新形态,佛山由鱼米之乡成为制造重镇,跻身万亿俱乐部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朝着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目标不断迈进。

21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发展格局呈现新特点,一些传统工业化城市走向衰落,以斯德哥尔摩、蒙特利尔、班加罗尔等为代表的现代化科技之都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佛山亟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加快由经济强市、人口大城、制造重镇向创新驱动发展的现代化科技之都转型,在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中闯出新路子,在重构城市功能形态中展现新作为,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彰显新担当。

 

如果说“现代化科技之都”是未来的发展形态,那么构建“营商营才营生”融合的“大营商”环境则是发展路径。

城市综合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速、经济体量的高低上,更体现在发展质量、创新环境、市场活力、人民群众获得感等方面,这都有赖于营商环境的建设。20222月,世界银行宣布使用新营商环境体系(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BEE)替代原有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DB),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拓展了评估视角,评价重点从中小企业开展业务便利性的角度转为整个私营企业行业发展的角度,丰富了一流营商环境的内涵。佛山民营经济实力雄厚,形成了独特的内生性经济发展模式,在新的国际标准诞生之际,尤其需要聚焦企业和人才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率先以“大营商观”重塑营商环境建设的标准和路径,打造“营商营才营生”融合的“大营商”环境,助力“现代化科技之都”建设。

营商环境背后的“根本性问题”是人才发展和民生保障。营商环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将营商环境限定在市场主体准入、生产经营和退出等活动涉及的各类制度性安排,这也是世界银行原有营商环境的评价标准。广义的理解,营商环境还包括宏观性、非制度性的影响因素,如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其中包括宏观经济、市场规模、基础设施、行政制度、金融市场、人才、创新、环境、教育、科技等领域。从我国相关研究和实践看,大多是从狭义角度来理解营商环境,并加入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改革领域,如国家发改委设计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就是在借鉴世界银行标准基础上叠加了反映城市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的评价指标。在这些指标之外,评价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有一个最为直观的标尺——市场主体满意度。对标“现代化科技之都”功能形态,持续提升企业和市民的获得感,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着力点,这要求政府关注营商环境背后的“根本性问题”,即人才发展和民生保障。

“营商”是有形之手,“营才”“营生”是无形之手。全球各大经济体间的竞争正逐渐从硬实力比拼转向以营商环境为代表的软实力比拼。优渥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使得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吸引着全球顶级的资源,顶尖人才、一流企业、国际资本不断涌入,使城市经济加速发展并持续保持领先优势。这些城市的共性特征在于,除了具备极佳的狭义营商环境——做生意(DoingBusiness)的便利度这只有形之手外,还充分考虑了社会、人才和民生等全方位因素,通过完善营才和营生环境,塑造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无形之手,形成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持续性、深层次支撑。新“营商”应从过往服务“规模和成本优势驱动的企业”转向服务“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驱动的企业”,同时注重“营才”和“营生”,以企业背后的人才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留住人才、培育人才为核心目标,以人才发展的“不变”应对市场主体的“万变”,为“营商”提供长远、坚实的支撑。

“营商营才营生”是内在统一、紧密融合的有机整体。对比狭义营商环境而言,“营商营才营生”融合的“大营商”更加突出“人本导向”,强调构建“人才友好”的生态,通过思人才所思、急人才所急、供人才所需,推动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可获得、可负担、可持续,在提升企业和人才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民生服务方面率先突破、走在前列。营商环境建设的初衷是“筑巢引凤”,空间重构、土地供给、园区建设、政务服务、法治环境、招商机制等传统营商环境的优化,都是为了更好吸引和集聚各类市场主体。“大营商”则是在打造招商引资环境基础上,将优化人才环境、补齐民生短板融入“大营商”环境的范畴,通过营造“拴心留人”的氛围和生态,打通从招商引商、安商育商到兴商强商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拓宽、放大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现实效能。综合来看,“营商营才营生”是具有逻辑统一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的有机整体,体现了行政手段和市场规律的统一、企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统一、高效生产和幸福生活的统一、现实需要和长远目标的统一。

 

以“营商营才营生”融合助力佛山建设“现代化科技之都”应重点关注五个方面。

一是找准要素“牵引点”,提升人才“汇聚度”。佛山“城不城、乡不乡”的城市面貌和村级工业园遍布的城市形态制约了创新要素的流入,亟需提升对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要注重市场导向,实现人才引育精准化。突出三龙湾科技城等“聚”“领”作用,集聚高端创新创意资源要素,打造人才干事创业“第一站”;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加强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建设的制度文件,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促进人才成长与城市发展相适配。要注重高标定位,实现城市品质高端化。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预留城市功能性、服务类设施建设空间,均衡公办教育资源配置,推进轨道交通、人才公寓建设,推动医院体系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人才关心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问题。要注重打造高品质国际化城市。坚持人才友好的发展理念,对标国际化大都市,把国际化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城市发展的各个层级,营造国际宜居环境,高标准建设国际化社区,多维度增强城市吸引力,“内外兼修”打造国际一流人居都市。要注重全面融合,实现文化宣扬常态化。持续挖掘和弘扬广府文化,将广府文化元素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激活非遗发展活力,推动陶瓷文化、功夫文化、龙狮文化、美食文化、工匠文化大放光彩,充分展现佛山岭南广府文化之源的地位。

二是找准活力“扩散点”,提升形象“青春度”。佛山文化名城、制造之城的形象深入人心,具备一定辨识度。但若想真正形成强大的人才吸引力,还需构建更加现代、活力和时尚的佛山形象。要注重补齐形象短板。在过去强调产业重镇和文化民俗的基础上,增加现代城市建设、高科技产业、现代艺术文化、网红城市、活力之城、潮生活等形象的输出,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充分融入“青”“创”“玩”等元素,涵养“让更多年轻人青睐”的城市气质。要注重深耕文化资源。挖掘年轻人喜欢的创意文化、打卡文化和青年文化,联合国内头部媒体和营销策划机构,通过大数据筛选、专家推介和网络征集等方式主动发掘、密集布局“佛山网红打卡地集群”,用新文创来提升城市的“青春度”,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要注重加强媒体传播。适应新媒体传播时代,加大短视频平台的形象推广,借鉴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网红城市”宣传经验,利用短视频营销带动城市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和文娱等服务产业发展,实现借势“出圈”。

三是找准市场“聚焦点”,提升主体“活跃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有助于佛山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要注重试点发动,全局提升强引领。进一步强化以改善营商环境为重大改革试点,牵引带动佛山改革全局突破的总体思路,以全市“放管服”改革为核心,谋划和攻坚一批战略战役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激发佛山先行先试示范效应。要注重市场驱动,高效配置强部署。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建立要素价格公示和动态监测预警体系,争创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要注重竞争带动,全链覆盖强执行。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的竞争政策实施机制;探索设立议事协调机构性质的“佛山市公平竞争委员会”,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第三方评估。要注重改革联动,宽松监管强创新。积极开展佛山市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形式和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新路径;真正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措施,坚决杜绝政策执行中“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

四是找准问题“症结点”,提升政策“精准度”。针对选择性执法、政策落实效果不佳及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佛山需立足企业需求,优化体制机制,打通政策“堵点”。要注重广泛拓宽咨政渠道。联合国内知名智库机构,探索设立佛山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咨询委员会;借鉴深圳、苏州、宁波等地做法,设立企业家日、人才日,完善企业家、人才代表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常态联系重点民营经济代表、企业、商(协)会制度,畅通社会咨政建言渠道,提升政策精准性。要注重规范设置投诉体系。形成全链条的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处理综合体系,针对营商环境问题的投诉、处置、回应、问责实行闭环管理,依法、高效、妥善解决市场主体诉求,强化涉企执法规范性,坚决查纠潜在的执法过度、随意执法、粗暴执法、选择性执法以及以罚代管等问题。要注重坚决维护合法权益。探索研究出台《佛山市投资者保护条例》,重点健全外资和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要注重强化营商环境评估效力。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工作,将营商环境评估结果作为全市各级单位工作成效的重要考核依据,大力宣传优秀案例,重点整治不作为不担当,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五是找准政务“结合点”,提升办事“便利度”。为进一步营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全力为企业打开发展便利之门,佛山仍需健全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意识、畅通公共资源。要注重信息管理数字赋能。依托佛山“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搭建产业、科技、人才工作“一站式”综合管理线上服务平台,促进各领域业务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实现政策自动推送、免申即享,提高市场主体办事效率。要注重对外开放规则衔接。借鉴横琴、前海、浦东、海南自贸港等高水平对外开放区域的先进做法,加强佛山在交通、通信、信息、支付、从业准入等领域与港澳标准和规则衔接。积极推动佛山在法律服务、金融、医疗、建筑等领域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畅通外企、外资、境外人才的办事通道。要注重投资建设便利改革。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推动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与用地、环评、节能、报建等领域改革衔接,强化审批数据共享,持续提升企业投资建设生产经营全流程的便利度。

 

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现代化科技之都”,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通力配合、统筹协作的系统工程。

考虑到佛山仍存在区域间经济总量差距较大、产业组团式分布特征明显、产业结构中传统制造业占比偏高、市区镇三级发展合力有待加强等阶段性特征,除打造“营商营才营生”融合的“大营商环境”外,佛山还应兼顾“统筹布局”“中心突破”和“生态营造”,一体化推进“现代化科技之都”功能形态建设,而不仅局限于“一城一池”“一兵一卒”的得失成败。具体而言,要聚焦多片区联动发展,提升五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创新平台;聚焦多业态齐头并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创新高地,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聚焦城市多组团风貌提升,打造新城区现代都市风貌与老城区历史传统风貌相得益彰的中心城区,协同推动城市各组团核心区域风貌提升,提升各组团间生态廊道建设水平,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本文刊载于202231日《珠江时报》A06理论版。

编辑:陈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作者和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欲转载文章,请您联络cistds@cistds.org.cn。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请自觉遵守我们的转载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创版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发现有未经允许或不合要求的转载,我们将立即举报,并要求您删除文章。原创之路不易,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