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专家观点>正文

【专家观点】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教育相关群体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发布时间:2020-02-21 04:46 作者:关成华 浏览量: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开展了一项“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学校影响”的线上调查。我们调查的学校主要为公立学校国际部、民办国际学校、国际教育集团,这些国际教育学校或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内蒙古、贵州等地。调查群体主要为国际学校的校长/副校长、董事长/总经理、中层管理者、教师及研究人员。目前该调查仍在进行中,通过已经反馈的调查问卷,我们有以下几点初步发现:
      第一,多数学校已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教学依托的平台主要为教育部指定的相关平台、微信/QQ等公共平台以及学校内部的网络教育平台,而线上教学方式排名前三位的为免费在线课程、视频直播与视频录播。然而,多数被调查者表示线上教学相较于面授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互动答疑、科学课或实验课、收批作业等方面,而家长、学生则对学校开展线上教学的效果评价一般,甚至有少部分家长对线上教学的效果评价消极。
      第二,除课程讲授外,多数学校已开展防疫知识、社会责任、生命健康、可持续发展、爱国主义等教育活动,且相较于公立学校国际部,民办国际学校开展了除课程教学外更加多元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三,线上教学效果、外教流失/无法到岗及时间协调、学生国际考试备考问题是国际学校面临的前三大挑战。此外,部分规模较小的民办国际学校除了以上问题外,还面临现金流问题。
      第四,半数左右被调查的学校表示外籍教师返华存在困难,且愿意返岗的比例较低,由于教师、学生人数众多,因而规模较大的国际学校外籍教师返岗意愿更低。尽管如此,大部分国际学校的外籍教师能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公办学校国际部的外籍教师在有效开展教学组织方面表现更优,其线上教学主要面临时差问题,而民办国际学校外籍教师线上授课除时差问题外,还存在网络通信技术、课程协调以及心理沟通等方面问题。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疫情对外教招聘工作有严重影响或重大影响。
      第五,多数国际学校表示疫情对学生准备重要国际考试有严重或较大影响,但目前只有少数学校向相关机构以及海外院校进行申诉。超过半数的学校已经或拟开展措施以保障学生的学业、生活和身心健康,主要包括:防疫措施教育、线上体育与艺术课、心理咨询专线、居家学习指导等。
      第六,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国外明显存在或可能存在因疫情对于中国留学生的歧视现象,同时也对于在华外国留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也给予了关注,认为应当从及时沟通信息,通报防疫情况;限制自由活动空间,确保健康和安全;提供高质量的网课;加强心理疏导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根据上述调查的主要结论,我从国际教育涉及的主要群体出发做一下简要总结,同时在应对之策方面提一些看法供大家交流。
      第一,“停课不停学”下的国际学校。为了防控疫情,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当前,几乎所有学校都在做线上教育。学校通过教育部官方平台、以微信为代表的公共平台以及学校内部网络平台等载体,以提供免费在线课程、视频直播和视频录播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目前来看,在线教育的效果却未必乐观。对于很多学校而言,其至少在某些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比如:互动答疑、科学课或实验课的教学以及收批作业等。除此之外,国际学校还面临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外籍教师。如今,大量的外教仍身处世界各地,返华存在一定困难,并且还需克服时差、网络通信、课程协调等各种现实问题,方能开展线上教学。应该说,国际学校目前面临着严重的外教流失风险和招聘困难。如此环境下,国际学校应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支持,推动在线资源共享。同时,也要适当调整教学时间和内容难易,以广义学习为主,以学科教学为辅,借此机会开设防疫知识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生命教育和可持续教育等课程。此外,对于外籍教师,国际学校应积极对其通报疫情信息、宣传防疫措施、开展人文关怀,并在其教学时间、内容和形式上作弹性调整,必要时候也可做好“海归替代外教”的准备。
      第二,面临留学申请的中国应届毕业生。对于接受国际教育的学生而言,很多重要国际考试的时间都难有自主调整的空间。比如AP、IB、A-Level等,基本都在五、六月份进行。而此次疫情的爆发,无疑将影响中国学生的备考,导致无形的升学压力。同时,还有不少国家通过取消航班、临时关闭签证通道等方式对中国公民实施了出入境管制,这也足以影响很多学生的留学意向及选择。留学申请在即,在做好防疫措施教育、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学业跟踪等方面的同时,我们也应呼吁各方对拟申请国外学校的中国应届毕业生表示理解和帮助。如:与海外考试机构和海外院校沟通,尽可能地保证中国学生权益;与外国政府部门沟通,在签证、入境等事宜上灵活处理。
      第三,被歧视的海外中国留学生。自疫情爆发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团体和民众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和帮助。但是,也有个别地区出现了针对中国留学生的侮辱、歧视性言论乃至暴力行径。近一个月里,身处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屡屡成为暴力歧视事件的受害者。因为这场疫情,一些中国留学生被视作病毒的潜在携带者,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我们应该认识到,突发的疫情不仅是对中国的挑战,也是对世界的一次考验。对此情况,我国应积极沟通应对,用事实说明我们的防控情况,消除误解。同时,也要寻求多方支持配合,特别是寻求使馆及海外华人组织的帮助。对于外国政府而言,应尽可能地缓解当地社会的紧张情绪,避免因疫情产生的对华歧视。此外,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在防范病毒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当地局势,切实保护自身人身安全。

      第四,去留两难的在华外国留学生。美国《纽约时报》2月12日刊登的一篇文章称:在华外国留学生正被匆忙劝离中国。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当前约有50万名外国留学生在华学习。而疫情正迫使他们做出去留的决定。那些已离开中国的外国留学生只能等待,对于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而言,这场疫情已经暂停甚至终止了他们在中国学习的机会。当然,并非所有的在华留学生都已“逃离”中国。除了滞留在此的学生以外,也有一些人主动选择留下,甚至是参与到一些志愿活动中。但毕竟身处异乡,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也会感到不安和孤独。疫情当下,我们对于在华外国留学生这个群体也应有所关注,且需秉持一个原则——关心,但不偏心。即:要向他们通报真实的防疫情况,加强心理疏导;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时解决他们的合理关切和诉求;要严格限制活动空间,切实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要正常看待,不与其他在校生作过多区分等。


*本文作者系我院院长关成华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理论与政策、教育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编辑:文艺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