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自2011年8月成立以来,开展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体系架构,以指导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研究。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组织专家对首都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是北京各类创新主体在特定的支撑条件下运用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形成创新成果并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过程。更具体地说,创新以人为本,创新为了人、创新依靠人。政府和市场共同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环境和服务支撑,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通过人力资本和研发经费等资源投入,开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形成知识、技术方面的产出,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和民生改善,促进北京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将这一过程简要概括在首都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图中,如图1所示。
图1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图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体系有几个主要方面:
首都科技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它们通过密切的相互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创新生态系统。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集成环节,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是技术创新需求、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及成果应用最重要的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的若干重要领域具有雄厚实力,充分发挥着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和区域知识扩散中的辐射作用,二者也都是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无论哪一类创新主体,开展创新活动的人是否能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创新主体能否有效实现创新目标的关键。因此,在首都科技创新发展体系中,人处于最核心的位置,人才是首都科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科技发展为了人、科技发展依靠人,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政府和市场在首都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起着为创新活动提供基本环境和条件的作用,这些条件是科技创新活动必需而难以由创新主体自行解决的。其中,政府侧重解决制度和政策等公共性问题,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有些领域还要形成既不错位、越位又相互补充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政策环境、园区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以及创新服务方面,政府和市场都要各司其职、各有侧重。
在某种程度上,创新活动是一种昂贵的活动,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人力资源投入,传统的科技创新研究理论认为创新资源应该包括人、财、物等三个方面,亦即人力资源、研究开发经费、科技条件。课题组研究后认为这种看法没有突出主次和首都特色,故而将创新人才和研究开发经费作为科技创新资源的最核心方面,只将科技条件这一物的要素视为创新生态系统下可以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一个方面。如此,体现了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发展优势,更突出了引导创新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服务方面,突出了“物体静态”向“服务动态”提升的理念。在创新资源投入中,创新人才相对研究开发经费更为重要;在研发经费投入中,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又相对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的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把握这一点对于分析技术创新体系、制定创新政策格外重要。
首都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包括系统内要素要相互开放、相互合作,而且也包括区域间的互动合作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密切交流。在深化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进程中,首都更要以开放的姿态,融入科技全球化的潮流中,拓展区域间、国家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和发展。
在首都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首都科学发展。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一切举措,最终都要落实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科技成果广泛惠及民生,促进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竞争优势等方面。
注:本部分为首都科技发展研究院内部资料,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报告全文可联系咨询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公邮:cistds@cistd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