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功能在于激发和管理大学、研发机构、企业以及市场间的知识和技术流,促进创新性公司的产生和发展,进而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涌现。科技企业孵化器具备明显的空间集聚特点,是研究空间创新活动的典型对象。
囿于微观数据的缺乏,关于科技园区或者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空间的研究主要关注创新空间总体绩效、影响因素以及与外部大学、研发机构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上(关成华等,2018) ,缺乏对创新空间内部结构的探讨。
但从实践来看,一些外部条件类似的创新空间绩效往往存在较大差别,不能单从外部条件进行解释。同时,当前关于多样性 与创新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 一个是相对宏观层面,侧重于研究区域和城市空间内多样性与地区创新的关系(苏楠等,2016; 陆远权等,2018) ; 另二个是相对微观层面,侧重于研究企业内部特别是高管团队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杜海东,2014) ,缺乏中观层次的研究。因此研究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创新空间内部企业多样性对于理解空间集聚和创新活动有一定价值。
利用中国2015—2017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文化、产业、人力资本等多个维度衡量内部企业多样性,发现在区域创新空间内企业多样性和知识生产、经营绩效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企业多样性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经营绩效水平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企业多样性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的维度和结论,有助于理解区域空间内的企业组成、结构和联系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一、学术综述与研究假设
( 一) 多样性与创新
创新活动比人口和生产等传统经济活动呈现更加集聚的特征(Florida,2002)。对这一现象的理论解释可以追溯到马歇尔,他认为区域产业发展应该专业化,促进相同产业间的知识溢出,从而激发创新( Marshall,1890) ,这被称为“马歇尔外部性”。
20 世纪60 年代,雅各布斯提出了一个对立的观点,认为是城市内部的多样性而不是专业性催生了创新( Jacobs,1969) 。这被称为雅各布斯外部性,强调创新由知识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溢出引发。
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的争论持续到今天,启发了多样性和创新以及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近些年来经济学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开始呈现出更丰富的维度。从文化、人力资本等角度探讨多样性与创新关系的文献迅速增加。文化多样性往往意味着更加开放和松散的社会结构,更能促进知识和创造力的发展,激发新创意和新产品的产生(Nathan et al,2013) 。同样,不同人力资本往往具备不同的技能,可以互相启发,推动创新和经济发展(Florida et al,2008) 。
因此,本文选择产业、文化和人力资本三个维度来考察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经营绩效的关系。另外,创新可以看作是两个阶段的整合: 第一个阶段是知识的生产,往往由R&D 活动产生; 第二阶段是知识商品化,由工业化活动产生(Romer,1990) 。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研究,我们分两个阶段来分析多样性与创新的关系。
( 二) 区域创新空间企业多样性与知识生产
知识生产是在知识存量的基础上产生新知识的过程。第一,知识生产依赖于知识存量和知识类型。过去所形成的知识或创意为当前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李强等,2006) ,进而可以促进知识存量总体增长。同时实证研究也证实区域内知识多样性对新知识的生产也具有促进意义,不同类型知识交叉融合,有助于新知识产生,提高地区企业创新潜力(苏楠等,2016) 。
第二,知识生产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管理经验。通过在不同企业间的知识学习、转移和溢出,区域创新空间内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学习管理知识的经验。也就是说,企业多样性的增加,增长了企业在转移知识方面的经验(王颖等,2012) 。
第三,区域创新空间内的企业高度集聚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溢出( Van wijk et al,2012) 。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难以被编码,更依赖于面对面交流,而地理密集的区域创新空间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然而,企业多样性同时意味着更多的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不同行业之间的沟通可能存在隔行如隔山现象。不同人力资本密集程度的企业之间也可能存在知音难觅现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存在着文化隔膜。同时,企业多样性也意味着更多的信任风险。
首先,企业类型越多越可能导致合作企业的机会主义,进而会带来不确定性和敏感知识的外泄( Beers et al,2014) 。其次,企业之间的差异会增加信任演化难度。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和信任演化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效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两者协同效果不一致时,将会降低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张红宇等,2016) 。
因此企业多样性与知识生产之间可能并不存在线性关系,企业多样性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企业自身吸收知识能力和承载能力有限。知识异质程度超过一定的阈值,企业吸收、利用、生产知识的能力较初始阶段会下降,进而导致知识生产成本扩大,企业知识生产受到抑制。由此,提出如下假设:区域创新空间企业多样性与知识生产存在倒U形关系。
( 三) 区域创新空间企业多样性与经营绩效
如果假设为真,根据之前提到的创新过程两阶段理论,区域创新空间企业多样性与知识生产的非线性关系,首先必然带来其与经营绩效的非线性关系。其次,根据资源导向观点,企业多样性可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非知识资源(例如融资机会) 、经营机会(例如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以及市场机会(例如进入新市场的合伙伙伴) ,从而可能获得更高的协同效应和经营绩效( Fang et al,2016) 。
二、数据与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简称“火炬中心”) 全国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统计数据。研究使用 2015—2017 年度面板数据,涵盖中国孵化器及其内部孵化企业的各项微观指标。为使研究具有更高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我们筛选了近3年连续存在的孵化器,共1817家。
本文利用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方法测度区域创新空间内的企业文化多样性、企业产业多样性和企业人力资本多样性,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断尾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区域创新空间内的企业多样性对知识生产和经营绩效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利用中国2015—2017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内部数据,研究孵化器内企业的文化、产业、人力资本多样性与知识生产和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孵化器内文化多样性、人力资本多样性、产业相关多样性与知识生产和经营绩效之间均存在倒U形的相关关系。即随着企业文化、人力资本、产业相关多样性程度的提高,知识生产能力和经营绩效存在着先升后降的变动趋势。综合来看,知识生产能力的提升应主要关注文化多样性,经营绩效水平的提升应主要关注产业相关多样性。
( 一) 规划适宜的区域创新空间内部企业结构
企业多样性分别与知识生产和经营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相关关系的假设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区域内的企业多样性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知识生产能力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因此,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区域创新空间应规划适宜的内部企业结构。
在孵企业多样性结构应保持在一个适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在孵企业多样性的同时,还要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交融、不同学历层次人才搭配以及多元产业组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找到一个最适合孵化器发展的内部企业结构多样性区间,避免多样性程度过低导致的单一性问题和多样性程度过高导致的高成本和分散化问题,从而使企业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经营绩效能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
( 二) 根据不同发展目标合理制定战略
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规划和发展阶段确定合适的目标,进而确定适合的多样性战略,以发挥最优的规模经济效应。无论何种类型的孵化器,都需要关注产业的多样性,因为多元化的产业构成可以分散经济波动引发的单一产业风险。对于产业园区而言,产业相关多样性是最为重要的,而对于以基础研发为主的实验室来说,也需要兼顾产业相关多样性。
此外,对于重视基础研发创新的区域来说,最应该关注的是内部工作人员的国际、文化背景多元性,因为不同文化环境、成长环境和学习经历间的相互交流可以激发热情、扩展视野,进而出现更多的创新点。但是,对于重视创新实践的区域来说,除了产业相关多样性以外,学历多元化程度要比文化多元化程度略重要一些。因为对于产业园区而言,企业的创新和生产实践本是一个需要不同层次人才参与、协作的过程,既需要领先的创新思想,更需要能够将其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技术和工程人员。因此,根据区域创新空间不同的发展目标,选择恰当的多样性发展战略,方能发挥平台的最大效率。
*本文作者关成华,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袁祥飞,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中心主任。
*文章首发于《经济经纬》2020年3月第37卷第2期,内容经整理,欲了解文章详情,请联络cistds@cistds.org.cn。
编辑:文艺璇
版权声明
欲转载文章,请您联系cistds@cistds.org.cn申请转载授权。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请自觉遵守我们的转载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创版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发现有未经允许或不合要求的转载、修改及不当使用时,我们将立即举报,并要求您删除文章。原创之路不易,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