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专题研究>正文

首科创新汇·资讯 No.33 (4.27—5.10)

发布时间:2019-05-11 10:00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内容导读

★德国:未来10年科研预算增170亿欧元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最新分析发现——高质量论文:中国激增 日本下滑

★法国针对人工智能设立4所研究院

★以色列实施智能城市计划应对未来城市发展挑战

★NASA最新研究报告称,宇宙膨胀速度比之前预测快10%

★哈勃公布迄今最详细宇宙图谱,由7500张星空照片拼接而成,包含265000个星系

★Science发布美科学家“造”出人类血管网络,3D打印可植入器官迎来大突破

★AI深度进入基因领域,人类返老还童将成为可能?

★《2018年国外核工业与技术重大发展动向》发布,核技术有望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万亿,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长三角区域联盟平台,有效联动共绘双创“生态地图”


德国:未来10年科研预算增170亿欧元


德国联邦部长近日宣布,州和联邦政府达成协议,将在未来10年内,每年将研究预算增加3%,总增长额达170亿欧元。默克尔政府将于6月6日批准该计划。德国各研究机构对此表示热烈欢迎。这预示着,不仅包括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和德国研究基金会在内的研究机构预算会增加,大学和技术学院的科研经费也将在2027年前获得大幅增长。

此外,该协议还批准了两个新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位于波鸿的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研究所;位于拉多夫采尔的一个独立的行为生物学研究所。莱布尼兹学会也将迎来两个新机构:位于美因茨的德国康复中心,将研究如何让人们在压力下保持健康;位于法兰克福的欧洲金融可持续架构中心,将研究政治决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德国莱布尼兹学会主席马蒂斯·克莱纳说:“这真叫人欣慰,对科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积极而又令人鼓舞的信号。”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最新分析发现——高质量论文:中国激增 日本下滑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最新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无论是论文数量还是所涉及的研究领域都呈现激增趋势,而与此相对的,日本的相关指标则出现显著下滑。论文引用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文献被其他国家或机构认可程度的标志。通常认为,论文被引用次数越多,越表明其受关注度高,同时论文的水平也越高。鉴于此,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利用荷兰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公司的论文数据库,分析了近年来平均被引用次数占据前10%的论文,这些论文所覆盖的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以及材料等151个研究领域。

分析发现,2017年中国在所有151个研究领域中,有146个研究领域排进前5,其中还有71个领域排名第一,包括数学、工学、材料等。而另一方面,日本可以排进前5位之内的研究领域数量正在锐减,日本处于前5位的研究领域从83个减至18个,并且仅有两个研究领域的高质量论文数可以进入前3位。这意味着,日本相对科研实力出现明显滑落。


法国针对人工智能设立4所研究院


法国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部近日发布公告,在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框架内,法国正式设立4所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院,作为这一领域研究的旗舰机构。公告说,法国国家科研署(ANR)去年宣布征集科研、培训和创新机构参与“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院”项目的候选,巴黎、格勒诺布尔、尼斯和图卢兹4地的研究中心入选。经过国际评审团的审查和评估,这4处研究中心正式被冠名“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院”,每处的研究专业和主题不完全相同,涉及健康、环境、能源、交通等领域。4所研究院的冠名期限为4年。它们将得到来自政府、公私合作伙伴等共计2.25亿欧元的资金支持。评审团将在2年后对项目进行评估,届时投资资金可能会有所调整。


以色列实施智能城市计划应对未来城市发展挑战


以色列正在启动实施一项名为“CITYZOOM”的政府计划,将拨款2.5亿新谢克尔(约7千万美元),以帮助以色列和世界城市变得更加智能。“CITYZOOM”是一项独特的倡议,首次将政府机构、学术界和科技公司联合起来,为以色列的智慧城市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计划的核心将建立一个广泛的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数据信息将在芝加哥、伦敦、纽约和巴塞罗那等城市间共享。

智能城市计划旨在帮助拥有关键技术的创业公司应用技术创造美好城市,通过创建智能城市技术应用的生态系统,吸引企业家参与应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鼓励企业家在以色列实施他们的技术。该计划倡议还将寻求建立一个由特拉维夫大学领导的大学间学术研究论坛,鼓励研究人员参与城市解决方案,并且还将选择以色列的周边城镇建立“实验城市”,同时在以色列将举办关于智慧城市的国际会议共同研讨。


NASA最新研究报告称,宇宙膨胀速度比之前预测快10%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称,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数据新测定的宇宙膨胀速度,比欧洲普朗克卫星通过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预测的速度要快10%左右,且这种差异是偶然性的概率从三千分之一降至十万分之一,这表明天文学家或需要新物理学来对此进行解释。

该研究负责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与天文学教授亚当·里斯在一份声明中说:“这种差异一直存在,且偶然性越来越低,我们再也不能视之为偶然现象了。”对于这种差异,里斯给出了三种解释,一种可能性是大爆炸后不久出现了一种“早期暗能量”,使宇宙的膨胀速度超过预期;另一种可能性是宇宙包含一种新的亚原子粒子——暗辐射(包括中微子等),其移动速度接近光速;第三种可能性是暗物质与普通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比以前假设的更强烈。


哈勃公布迄今最详细宇宙图谱,由7500张星空照片拼接而成,包含265000个星系


哈勃太空望远镜科学家于近日公布了最新的宇宙照片——“哈勃遗产场”(HLF),这是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宇宙图谱,由哈勃在16年间拍摄的7500张星空照片拼接而成,包含约265000个星系,其中有些已至少133亿岁“高龄”,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科学家深入了解更早的宇宙历史。该项目首席研究员、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天文学家加斯·伊林沃斯说:“这幅类似‘马赛克’的图像包含了宇宙中星系生长的完整历史,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成熟的‘大人’。”图片上有些星系甚至距离地球133亿光年远,即宇宙大爆炸后5亿年诞生的星系。

创建这一图像的项目始于1995年,当时,天文学家决定让哈勃望远镜连续10天聚焦天空中一个看似漆黑的空间。在此过程中,各种天体从黑暗中浮现出来。由此产生的图像——“哈勃深场”揭示了数以千计的前所未见的星系,其中一些星系的光可追溯到早期宇宙。新图像由哈勃望远镜在过去16年间拍摄的7500张此类图像拼接而成。希望这一新图像能让天文学家们揭示更多宇宙的秘密。


Science发布美科学家“造”出人类血管网络,3D打印可植入器官迎来大突破


5月3日,最新一期Science杂志以封面形式刊登了美国多所高校科学家团队完成的一项重磅成果,该团队创建了一种新的开源生物打印技术,可以在几分钟内生产出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柔软、水基、生物相容性凝胶。通过这项突破性的生物组织打印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创造出模仿人体血液、空气、淋巴液和其他重要液体复杂天然脉管系统的水凝胶器官替代物。

3D打印活体器官(哪怕厚度超过几毫米的组织)如果没有脉管系统作为提供营养和排除废物的通道,就会造成组织结构内部的活细胞很快死亡。在研究人员展示的模拟肺泡囊水凝胶模型中,精美绝伦的血管网络不仅震撼视觉,而且证明了其中气道可以将氧气输送到周围的血管,攻克了3D打印含有复杂脉管系统功能性器官替代物的主要障碍。此外,研究人员还成功将含有肝细胞的生物打印构建物植入小鼠体内。

在过去的十年中,生物打印技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为理论上它可以允许医生通过病人自身细胞打印替代器官,来解决器官短缺和器官免疫排斥这两个问题。有朝一日,如果3D打印功能性器官能够实现,那将能够治疗全球数百万患者。


AI深度进入基因领域,人类返老还童将成为可能?

谷歌最新人工智能软件阿尔法折叠(Alpha Fold),在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中击败了所有对手,成功根据基因序列预测了生命基本分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深度进入基因和蛋白质领域,这既是医疗、药物和生命科学与AI联姻的一种突破,也表明AI在维护人们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了稳步进展。

以阿尔法折叠为代表的AI不只是可以既快又准确地分析已知的一些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还能预测和发现人们尚未知晓的蛋白质结构。他们通过算法来理解疾病和改进药物治疗的效果,预测和分析蛋白质折叠尚不能解决蛋白质折叠问题。因此,现阶段比阿尔法折叠走得更远和应用得更成熟的是让AI软件诊断疾病,如癌症。当阿尔法折叠和其他AI技术能诊断疾病,确定病因时,就可以既采用新的疗法,如基因疗法,修改和删除致病基因,进而让返老还童成为可能,又有可能研发出针对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新药来治疗疾病。现在,人工智能介入医学和生命科学才只是开始。


《2018年国外核工业与技术重大发展动向》发布,核技术有望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核学会、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协同发布《2018年国外核工业与技术重大发展动向》(以下简称《动向》)。《动向》聚焦核武器与核军工、核能与核燃料、核技术应用三个领域,并指出,国际社会仍将核能作为不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并大力提升核电安全性,核技术应用呈现出从军事领域向民用领域转移的特点,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科技创新点。

《动向》显示,美国政府支持大型压水堆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开发部署,国际社会重点关注提高核反应堆安全性,加快推进铅冷快堆发展,研发铀钼合金燃料和耐事故核燃料。核聚变能源研究异军突起,新材料、新原理将大幅缩短核聚变能源应用的时间,美国小型核聚变反应堆向实用化迈进重要一步,英国高速撞击聚变装置完成验证测试。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万亿,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400个数字经济重大项目,3000亿元总投资,其中20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已建成运营。一年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光纤宽带用户加速推进,截至去年底,我国光缆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4G网络覆盖持续扩大,4G用户总数达到11.7亿户,全年净增1.69亿户,5G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取得突破,IPv6规模部署提速。

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快速推进。一批基础性、战略性的基础数据库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央和国家机关62个部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实现突破。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达到59万台,工业APP平均1500多个,注册户数平均超过50万,2018年平台相关业务收入平均约为5亿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


长三角区域联盟平台,有效联动共绘双创“生态地图”


上海市杨浦区近日发布消息称,长三角区域联盟平台正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将共绘双创“生态地图”,共同推进探索建立长三角示范基地内统一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共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已成立一年,正从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探索从要素共享、服务联动、协同共治三个维度,推动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集聚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要素和机构,形成人才库、技术源、资金池和服务群;促进各类要素和机构形成较好的配比结构;促进产学研之间形成相对完善的联动合作机制,支持高校等科研机构与创新企业无缝对接。

在最新拟定的联盟联动项目中,首推的是绘制一张“生态地图”,依托长三角区域范围内各双创示范基地丰富的线上以及线下的资源,以大数据为基础,形成展示长三角双创示范创新创业生态的地图,建立线上平台,开发基地导航、双创服务、产融对接、增强协作等功能模块,推进项目对接。



*本文内容编辑整理自科技部、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北京日报》《新京报》、NASA、Science、MIT Technology Review、日本《每日新闻》等。

编辑:笑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