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基于首都科技创新发展体系整体分析框架,针对北京科技创新发展需要优先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并根据研究重点,将研究成果分为指数篇、战略篇、改革篇、产业篇、政策篇和国际篇六大篇。各篇均围绕首都科技创新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为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构建了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体系,连续、动态地跟踪和度量北京科技创新发展的进展情况,分析影响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客观、公正评价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成效。2013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主要包括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完善、2005-2012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指数测算和专题指数研究三个方面。
2013年,课题组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重点机构研究报告和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召开多次专家讨论会,在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调研室、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研究室等多位专家的指导下,按照科学性和兼容并包性原则、系统优化和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和一致性原则、政策性和导向性原则,对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框架进行了完善。其中,一级指标保持不变,共4个,包括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二级指标调整为15个,包括创新人才、研发经费、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国际交流、科技条件、技术市场、创业孵化、金融服务、科技成果、经济产出、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和辐射引领;三级指标调整为59个,相比2012年框架减少了3个。
根据2013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和各项数据,课题组完成了2005年至2012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得分测算。从整体测算结果看,首都发展战略定位和科技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得分从2005年的基准分60,增长到2012年的82.24分,年均增长3.18分。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4个一级指标得分均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尤其是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指标得分上升态势尤为突出。同时,鉴于指数研究是从统计测度角度,定量地反映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欠缺对具体问题的具体说明,2012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测算分析中特别加入了专栏研究,以求更加具体、深刻地分析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问题,从定性的角度,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研究结论。
此外,2013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吸纳了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以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增设了“北京技术市场发展指数研究”、“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评价研究”和“市属科研院所机制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三个专题指数研究,使得整个指数篇研究更加充实饱满。
(二)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为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报告共进行了六个专题研究。
第一个专题为“首都科技创新影响研究”,本专题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完成。本研究指出,北京作为全国重要创新枢纽城市和创新辐射源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与国内外的科技创新“大循环式”交流进一步加强,正在加快向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产业增长极、深化改革先行区、区域合作新航母、文化创新示范城方向转变,首都在国内外的科技创新辐射和影响正在扩大。
第二个专题为“北京借力中央科技资源发展研究”,本专题由北京市政府研究室课题组完成。本研究指出,北京在充分整合利用中央科技资源过程中,积极构建三大机制、重点整合五大资源、总结推广五类模式。但仍存在中央科技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与中央单位的战略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等问题,亟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中央科技资源的合理利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资源协同创新格局,细化和推进多领域和部门的战略合作项目落实,明确利用中央科技资源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重点。
第三个专题为“科技支撑社会管理创新”,本专题由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课题组完成。本研究指出,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科技支撑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因而,必须做好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协调,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法律保障、人才支撑,并通过政产学研平台建设、财税激励和考评机制的设计和应用实现科技支撑下的社会管理创新方式不断改进。
第四个专题为“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规模控制协同发展战略”,本专题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完成。本研究着眼于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调控的实际需求,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的联动关系着手,面向“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研究如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与均衡布局,提出推动北京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多元和谐、分布合理、服务有效、管理严格、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功能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新格局。
第五个专题为“创新政府服务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本专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科技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完成。本研究分析部分地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政策和问题,讨论了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面临的挑站,并进一步提出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等相关政策建议。
第六个专题为“基于首都城市植被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本专题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课题组完成。本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地区植被的空间变化、景观格局变化的表现及其驱动因素,探讨了植被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方式,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检验和评估当前和未来的植被建设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城市绿色景观理论与设计方法,以实现“绿色北京”的建设需求。
(三)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改革研究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激发创新活力,实现科技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所在。围绕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改革问题,本报告进行了五个专题研究。
第一个专题为“北京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本专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完成。课题总结了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首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探索和实践。
第二个专题为“首都创新主体培育对策研究”,本专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完成。课题研究了北京在提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方面的进展和成效,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第三个专题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的实施效果跟踪分析”,本专题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决策咨询中心课题组完成。本研究对中关村“1+6”政策及其配套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跟踪分析,包括政策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增强税收政策的可操作性,探索建立独立的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体系,区分项目类别和承担单位类型实施不同比例的间接费用补偿,建立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实施效果的长效跟踪评估工作机制等。
第四个专题为“新型应用型科研机构发展研究”,本专题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完成。本研究从典型案例入手,剖析新型应用型科研机构的基本特征,并对新型应用型科研机构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首都加快新型应用型科研机构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五个专题为“创新机制夯实基础——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本专题由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课题组完成。本研究系统总结和回顾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自成立以来在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方面的大胆探索与实践,以及在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促进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发掘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和提升首都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而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始终坚持立足基础研究,涵养创新源泉,服务首都发展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未来北京市自然基金在提升首都基础研究能力,优化基金资助结构,争取社会关注扶持,建立连续资助和项目推荐机制以及推进信息交流与成果对接等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四)首都科技创新发展——产业研究
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良好的产业基础、合理的产业布局、优化的产业结构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报告从北京部分优势产业的发展路径和策略出发,选择性的对八个产业进行了专题研究。
第一个专题为“北京3D打印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本专题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课题组完成。研究报告从技术和产业两方面阐述了发展3D打印技术的必要性,研究了国内外3D打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重点发展领域、产业链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北京3D打印产业的发展路径,并提出应冷静面对3D打印技术发展热潮表象下产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报告还从政策引导、市场推广、产业链布局、加大科技投入、人才引进和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产业联盟建设等方面为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第二个专题为“未来五年北京空间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本专题由北京市科技信息中心课题组完成。课题组通过研究近年来北京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五年,北京应抓住产业升级转型和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契机,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攻克一批制约我国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推动完善空间信息产业体系,壮大空间信息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环境保障能力,加快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建立专项产业支持基金,大力推动北京成为全球空间信息技术、产业、人才与市场的聚集重地。
第三个专题为“加快融合4G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研究”,本专题由北京市科技信息中心课题组完成。报告研究了国内外及北京融合4G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北京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具备占据行业制高点的战略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北京未来5年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产业发展路径图,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第四个专题为“基于北京太阳能光热利用领域的产业构建研究”,本专题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课题组完成。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和产业发展态势,梳理北京在该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优劣势,明确指出了北京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为企业和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
第五个专题为“北京高端数控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本专题由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课题组完成。本研究在对北京高端数控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了北京高端数控装备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发展高端数控装备产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试验测试和评价中心、建立用户工艺研究实验室、推动企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构建政府全方位的支持体系等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六个专题为“北京智能检测仪器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本专题由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课题组完成。本研究基于北京智能检测仪器产业的情景化特质,通过比较国内外智能检测仪器产业的发展阶段与优势劣势,分析了相关产业的技术演化趋势与市场前景,梳理了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演进路线,提炼了产业升级中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北京智能检测仪器产业重点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及完善产业政策、加强人才引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和加大金融资本支持的政策建议。
第七个专题为“打造中国‘种业之都’的路径与政策”,本专题由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课题组完成。研究紧紧结合打造中国“种业之都”的籽种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分析了北京籽种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转型期北京籽种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第八个专题为“北京污水处理技术产业化路径研究”,本专题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完成。本研究结合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统计资料,摸清了北京污水处理技术产业中的企业、人才和技术现状,分析了污水处理技术市场前景和方向,结合对污水处理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北京污水处理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五)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研究
政府政策支持为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基本环境和条件保障,用“有形之手”弥补了“无形之手”的缺陷。围绕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问题,本报告共进行了五个专题研究。
第一个专题为“北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本专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完成。本研究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多个主体、多种要素以及环境等影响因素,全面梳理了北京以及国内各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分析北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快探索实施与技术类无形资产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程序,加强对相关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激励和权益保障等政策建议。
第二个专题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本专题由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本研究对北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发展相关政策及其成效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了首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第三个专题为“北京促进技术转移服务政策研究”,本专题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课题组完成。本研究在梳理北京科技服务得天独厚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先行先试”政策取得的突出成效,剖析了技术转移服务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北京科技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四个专题为“北京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链的政策建议”,本专题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首都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完成。本研究在重点考察美国、日本等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和激励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的生命周期规律特征,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需求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指出了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链已初具雏形,但同时存在着产业金融链不能有效满足需求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市场选择与政府扶持共同作用的金融激励体系等政策建议。
第五个专题为“北京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规定及制度创新”,本专题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银行法律与实务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课题围绕直接和间接融资法律制度展开,从北京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采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北京乃至全国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比较和研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的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访谈,提出了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制度的政策建议。
(六)首都科技创新发展——国际研究
首都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既包括系统内要素之间相互开放、相互合作,也包括区域间的互动合作以及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合作。2012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曾采用指数方法进行国际城市科技创新发展进行比较,然而,国内外对同一指标的含义、统计范畴往往不同,单纯的数据比较限制了报告结果的可信度。因此,本报告专设“国际篇”,将从先进经验的比较借鉴到国际先进科技产品的最新动态,进行了五个专题研究。
第一个专题为“北京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国际合作”,本专题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课题组完成。本研究通过分析日本丰田、德国戴姆勒和美国福特等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的电动汽车合作案例、合作过程以及合作模式,指出国际合作是世界电动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北京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国际合作基础,分析了北京电动汽车产业开展国际合作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电动汽车国际合作策略及建议。
第二个专题为“韩国大气污染防治、垃圾、内河治理的经验与借鉴”,本专题由城市绿色发展科技战略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课题组完成。本研究通过介绍韩国在大气污染防治、垃圾、内河治理的经验与做法,为首都经济圈在大气污染、垃圾处理、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城市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第三个专题为“国外天使投资发展的经验借鉴”,本专题由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课题组完成。本研究从发达国家天使投资资金的特征和发展新趋势入手,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天使投资模式及其管理机制,以及发达国家为天使投资创造良好政策环境,通过立法促进天使投资发展等经验和做法,对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扶持创新创业,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第四个专题为“世界各国印刷电子发展的启示分析”,本专题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课题组完成。印刷电子是近年来在电子领域出现的一种革命性的先进制造技术,其发展正处在大规模产业化的前夜。未来三到五年,全球印刷电子产业将很快进入高速成长期。本研究重点分析了美国、欧洲和东亚地区的印刷电子发展情况,力图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政策制订提供借鉴。
第五个专题为“百大研发奖和百大最具创新力企业分析”,本专题由北京决策咨询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课题组完成。报告介绍了2012年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和2012年汤姆森路透全球100大最具创新力企业,为读者提供相关参考。
编辑:杨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