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指数评估>正文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7”之创新绩效

发布时间:2017-05-05 02:00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创新绩效反映科技创新活动产生的经济效果和社会影响,是评价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实现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占总指数权重的40%。创新绩效下设五个二级指标,分别是:科技成果、经济产出、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和辐射引领,具体细化为27个三级指标。

       科技成果是指地区科技创新活动的直接产出成果;经济产出是指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直接体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指标;结构优化是指地区经济结构变化;绿色发展体现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作用和程度;辐射引领是指本地发展对外部发展的影响作用。

图1  创新绩效各二级指标得分

       从测算结果来看,首都创新绩效指标得分稳步提升,2015年得分100.35分,比“十二五”初期(2011年)增长20.1%,年均提高4.2分。各二级指标具体情况如下:科技成果经历了3年平稳发展,2015年突飞猛进,且得分最高,达到144分,较上一年增幅26.1%;辐射引领进步速度较快,达到97.47分,较上一年增幅14.3%;经济结构得分92.44分,较上一年略微下降;经济产出得分88.80分,与上一年基本持平;绿色发展得分83.73分,较上一年略微提高。

一、科技成果登记超千件,专利授权量增长五成

       2015年,北京市科研成果丰厚,专利申请量15.63万件,较上一年增长13.18%。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3452.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0.1%。R&D项目(课题)数13.70万项,较上一年增加6.86%。科技成果登记数基本与往年持平,达到1045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在2015年达到35308件,较上一年增长五成。

图2  2011-2015年每亿元R&D经费PCT专利数

 

图3  2011-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二、“28条新政”等合力推动科研政策持续改革

       2016年,北京市在全国最早出台《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28条新政”),针对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主体最关心的难点问题、科研人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坚持改革突破和创新服务,赋予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更大的自主权。北京市对于科研政策的深化改革,为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优良政策环境条件。

三、大力发展生命科学、网络科技等高新技术

       2016年,北京市对接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启动实施“脑科学研究专项”、“石墨烯科技创新计划”、“智能网联驾驶技术创新工程”等市级重大专项。持续稳定支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发展,国际专家评估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所“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卓越中心”。推动成立“北京生命科学与健康协同创新联合体”,开展引领性技术创新突破和应用发展。

四、经济持续增长,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

       2011-2015年,北京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受到国内经济转型大环境的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逐年放缓,但经济总量仍然十分可观,2015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23014.59亿元,较2014年增长1683.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均实现了稳步提升,比“十二五”初期(2011年)分别增长30.4%、26.9%和25.6%。

图4  2011-2015年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五、服务经济发展稳定,生产生活服务业增速显著

       “十二五”期间,北京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加速提高,2015年已达到79.7%,较前一年增长近2个百分点,占比稳居全国首位。

图5  2011-2015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016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1%,快于全市经济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业等优势行业继续发挥支撑作用。生活性服务业增长加快,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公共服务业也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

六、高新技术与“互联网+”助推新经济快速发展

       为了及时全面反映新经济的发展情况,北京市在2016年针对新经济开展了统一监测研究,尝试建立新经济的统计监测制度。从监测结果来看,北京新经济发展迅速,增速达到10.1%。北京新经济有三个显著特点:1、新技术、高技术推动部分新产业快速发展。2、互联网+促进新业态的孕育成长。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充分显现。

七、节能降耗成果远超“十二五”目标

       2015年,北京市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关停退出一批高污染企业。“十二五”期间,北京地区关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1006家,退出低端市场228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降低至16.6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至0.34吨标准煤,分别比“十二五”初期(2011年)减少25.0%、26.1%,远超北京市“十二五”目标。

图6  2011-2015年北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八、多方联治大气污染,污染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压减燃煤近1400万吨,淘汰全部黄标车,淘汰老旧机动车183.2万辆,细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5.8%,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实施“建管限”综合治堵措施,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

九、城市垃圾、废水处理率逐年提高

       北京市在“十二五”期间制定实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2万吨,生活垃圾资源化率提高到5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20万吨,再生水年利用量达到9.5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9%。

图7  2011-2015年北京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十、成果辐射覆盖全国主要地区,八成技术合同成交额流向京外

       2015年,北京地区流向京外技术合同成交额2827.5亿元,合同数38758项,分别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合同总数的82%和54%。“十二五”以来,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50%辐射到京外省市,流向全部省份的330多个城市,对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了全覆盖。

       同年,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111.5亿元,比2010年增长67.5%;向“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输出技术合同达到了884.1亿元和970.4亿元,是2010年的2.6倍和2.2倍。可见,北京在服务其他地区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8  2011-2015年北京流向京外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比重

十一、技术出口增长四成,加速建设国际技术转移枢纽

       “十二五”以来,北京技术出口到约8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合同总额占比由2010年的24.8%增长到2015年的31.8%;北京技术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和地区,成交额累计达1381.6多亿元,占同期北京出口总额的39.5%。

       2015年,北京围绕国际技术转移枢纽建设,积极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出口技术合同1311项,成交额948.8亿元,比上年增长36.2%。2016年,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与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共同建立了京蒙合作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平台,分设4个工作站,形成“平台+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形式的技术转移转化网络。

图9  2011-2015年北京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亿元



编辑:于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