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指数评估>正文

2012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评价总报告

发布时间:2012-12-31 10:00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在研究借鉴国内外重要科技创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北京特点构建了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对“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进行了测算分析。编制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的主要背景有两个: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深度转变过程中,迫切要求北京市更好地发挥首都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新的阶段,面临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率先构建创新驱动格局的新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等方面的挑战。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科学发展是关键。在未来五年内,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对全国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强,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以发挥重要的引领、示范和支撑作用。目前,北京每年有超过70%的技术合同流向国内其他地区和出口,同时也是高端技术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全国1/10的计算机、1/6的集成电路和全球1/10的手机在北京制造;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信息安全、重点行业应用软件等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收入分别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在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重点领域已形成国内优势产业集群。保持和扩大北京在创新技术、产品和制度方面的优势,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系统性、战略性转折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6年5月,北京市发布实施《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提出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2008年8月,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残奥会,实现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在后奥运会时代,以“科技北京”为代表的“奥运遗产”,升华成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推动首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年4月,北京市正式发布《“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促进自主创新行动》;2010年12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发布施行;2011年初《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中心”,同年9月,《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发布实施。

       在上述背景下,《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针对北京的实际情况和首都特点,形成了具有内在联系的首都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依托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和公开的权威数据,选取了一组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内在逻辑联系的指标,并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下,探索和建立一套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用以连续、动态地跟踪和度量北京科技创新发展的进展情况,分析影响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客观、公正评价首都依靠科技创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驱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成效,总结北京迈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的进程。


(本文摘编自《2012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如需购买或了解更多信息烦请联系cistds@cistds.org.cn)


编辑:于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