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大元集团承办、沧州日报文化八仙桌栏目策划组协办的新时代京津冀环渤海湾区城市与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沧州大元集团举行。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等15名专家学者齐聚狮城,与沧州的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共话新形势下沧州的发展机遇和企业规划自身发展战略。
图1 研讨会现场
体现根植性 发挥想象力 追求可持续
图2 关成华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具体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沧州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港口,必须深刻研判新形势下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把握时机、提前布局,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现自身与腹地共同发展。
我认为,一个地区的发展战略要充分体现根植性、发挥想象力、追求可持续发展。
所谓根植性,是要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要与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牢牢联系起来,政企互动、良性互动,才能把工作做好。一个区域的发展战略想象力非常重要,要有大的战略布局,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谋略,对区域进行改造、扩充、包装。可持续发展从学术上我们可以定位为绿色发展,如何保持这样一种发展的延续性,这是一个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大元集团给我们此行的专家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有格局、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我也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党建工作抓得如此扎实、对十九大精神学习得这么透彻的民企,大元一直在反思和创新中前行和发展,能够勇敢坚决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善于创新的企业,往往会带动整个城市成为创新型的城市。
在大环境下找准城市及企业定位
图3 萧东荣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副主任
面临多重发展机遇,沧州必须提前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响应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
我认为,沧州的发展定位,首先要立足于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比较优势,以协调性、均衡性为出发点,进一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全力推进与京津的产业、科技、人才、教育、医疗精准对接,主动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精准的定位无论对于城市还是企业发展而言,都十分重要,找准定位,才能确保以现有基础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从而提高竞争力。
如何找准定位?简单说要确定进入什么领域、做什么、有什么比较优势、是否被需要。比如在德国,自行车有发电装置,骑车出行的过程就是蓄电的过程,而回到家中,所储存的电量又被释放出来,可以用于家中日常电力的供给。
新时代下,要以持续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打造新型商业模式为抓手,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挖掘高利润的盈利途径,形成明显竞争优势,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做核心技术的开创者、引领者。比如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来说,完全可以研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学习其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开发新市场、找到新优势,牢牢占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制高点。
把握产业转移机遇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图4 陈浩 城市绿色发展科技战略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区域协同的城市群建设将会成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区域经济、城市化发展的主流。
但当前,我们必须看到,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症结。长期以来,大多数的优秀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导致河北市场要素的流动性较差而难以合理布局产业链。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心城市依靠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必然会有产业、资金的外溢,周边城市便是承接港口城市产业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腹地,港口城市和周边城市应该做到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从根本上破除环渤海地区发展不平衡现状。
沧州要对比国内外的区域发展找到自己的优势,要研究北京、天津、河北发展模式和组合城市的特点,要研究区域发展趋势,如绿色可持续发展、智能制造等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和企业优势。
城市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企业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血液和脊梁,城市与企业的创新是相互促进的,要想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企业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企业更应学会把国家战略运用于企业发展,思考如何利用资源,促进自己现有的产业实现绿色升级。
沧州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围绕绿色宜居核心主题,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主动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要立足于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比较优势,以协调性、均衡性为出发点,进一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全力推进与京津的产业、科技、人才、教育、医疗精准对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要有风险意识和国际战略眼界
图5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我曾经有两年户口在沧州,所以按户籍来说真的也是沧州人。但这次,还是40年来我第一次回家,总体感觉很震惊,沧州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厚,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
对于沧州的企业来说,如何能与区域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发展更好地结合,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有的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下,有关区域建设中心和产业基础的认识,民营企业一定不能再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同时身处大的经济发展圈的企业,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和国际战略的眼界,来考虑企业自己怎样“走出去”。
沧州的企业要学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寻找机遇。以大元为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是企业的长项,更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在有实力和对风险做好防控之后,企业完全可以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绿色产业园区,这种做法一定是双赢的。
此外,技术创新与就业问题也是企业不可回避的。创新会带来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会有一些岗位面临员工数量需要减少的问题,所以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及配套的培训设施来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企业内部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这都是企业要在未来发展中作好的战略规划。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带来的三重机遇
图6 宋卫国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分析原所长
沧州此行,收获颇丰。沧州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强大的人文支持,一个好的企业需要的就是这种坚实而富饶的文化土壤,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能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建设。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入新时期,湾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多重战略叠加期为沧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外移、雄安新区建设全面展开、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发展,让拥有良好区位和交通优势的沧州占尽发展良机。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有利于沧州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大机遇,加快产业引入,有利于加快补齐沧州经济产业发展短板,提升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
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沧州及沧州的企业应解放思想、加强对外贸易,突破文化和观念制约,吸引北京人才,并加强与外界专家联系,多多引智。雄安新区的设立,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沧州应该看到这一发展机遇,建立产业平台。
拓宽视野 提升企业资源配置能力
图7 傅强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院长
企业创新是城市发展的能量之源。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企业发展,都要坚持优质引进和自主提升并举,构建创新发展格局。
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应进行网络化发展,关注纵横两个维度。“纵”是时间的维度,要把握好发展的频率和节奏,“横”是指空间的维度,要从多个不同的层面来考虑国家的发展战略。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打造以高端智能装备、现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园区,以重点优势企业引进和区域科技企业培育并举,全面实现城市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改造。同时要紧抓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着力发展临港产业,加快打造率先发展的园区平台,逐步形成沿海产业率先发展、加速聚集的平台。
而企业应该借此机遇加快推动整体转型升级,紧跟发展趋势,有效开拓企业发展空间,吸引优秀的人才,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协同的发展理念,完善城市产业布局,全面推进市场开放,将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企业要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把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用在刀刃上,着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以人才最关注的编制、用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创业自主、融资渠道、分配激励等方面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才政策,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企业应多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拓宽格局和视野。
图6 沧州日报整版报道
编辑:王楠
本文来源:沧州日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JIO1sSI96Goq_N_L0M6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