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全球,创新教育日益成为重要的教育议题和教育改革方向,创新教育实践如火如荼。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创新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亦从理念深入到实践。《创新教育:中国的理念与实践》一书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时代背景,以“实践”为核心,对中国创新教育的理念和特征、主要实践模式及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对于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化、拓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亮点
●研究视域:关注创新教育实践
●三维展示:校内、校外、国际
●多元主体:学校、企业、社区、场馆、家庭、研学实践基地、社会组织
●案例要素: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跨学科融合、前沿技术应用
●解读方式:理论分析、案例展示、专家点评
创新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有益探索,它贯穿人类产生、存续与发展的全过程。创新不仅驱动着人类发展,也驱动着我们这个时代最具突破性的革新。在全球化和数字革命的推动下,仅在过去十余年,我们就见证了各行各业通过创新而发生的彻底变革。如果不是因为那些极具创新精神的人能够接受不确定性,挑战现状,百折不挠,发现解决各种问题的新方法,这些革新就不会发生。
对新时代的中国而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直接指向中国式现代化,其战略交汇点是创新人才,而教育正是造就这种高质量人力资本的基础。因此,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要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造就大批优秀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创新教育融合了科技、教育、人才三大要素,能够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创新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包含具体的教学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创新素养,创新素养主要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和创新实践。一个具有创新素养的个体,能够充分利用相关信息和资源,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观点、方案、产品等成果。然而,传统教育体系侧重于知识输出和培养学习者的基础技能,从标准化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到选拔考试,公共教育的各个环节往往没有给创造力留下多少空间,这使得创新型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人力资本出现结构性失衡。因此,教育系统应从以学科本位、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向以增强学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注重个性化、培养综合素质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特别是通过对传统教育生态体系的革新,为开展创新教育创造“肥沃土壤”,从而全面提升学习者的创新素养。
在全球范围内,从国际组织到世界主要国家,创新教育都日益成为重要的教育议题,也日益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这推动了创新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随着我国对创新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各地区在国家战略和政策引领下,也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创新教育发展之路,陆续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校内外创新教育实践案例。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创新教育也逐渐溢出国家边界,不论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还是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都体现出创新教育所具有的开放和包容特质。基于此,梳理创新教育相关理论,遴选我国创新教育典型案例,能够为了解我国创新教育理念、实践现状、主要模式、发展态势等提供参考,也能够为未来创新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提供有益启示。
本书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时代背景,以实践为核心,探索创新教育的理念和特征、主要实践模式及未来发展路径。从实践出发,本书从校内、校外、国际三个维度展示了不同主体在创新教育领域的典型实践案例。其中,校内部分主要展示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教育类型的学校创新教育实践;校外部分着重介绍家庭、社区、场馆、企业等不同主体如何利用优质创新资源和要素,拓展创新教育实践,助力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体系构建;国际部分则跳出校内外的范畴,以创新教育的全球合作为基本切入点,展示了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企业等多元主体在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推动创新成果国际化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本书案例选取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基于包容性理念遴选案例,体现教育生态体系中的不同要素。本书认为,教育体系的创新,或者说教育创新,是创新教育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如果不从整个教育生态去思考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难题,并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那么创新教育也难以开展。因此,尽管创新教育本身更加注重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但如果某种教育创新能够为开展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环境、要素等,我们也认为其是创新教育的实践形式,或者至少是促进创新教育的形式。可以说,本书所倡导的是具有包容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全过程的创新教育。
其次,关注校内外不同教育供给主体,以及教育阶段和类型的差异性。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校内外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协同。其中,学校是创新教育发展与拓展的主阵地。考虑到学校教育阶段、教育类型不同,本书分别展示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阶段、各类型、各领域的创新教育实践。除了学校教育,校外各类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对于补充校内创新教育资源、营造更加丰富的学习场景、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在校外层面,本书展示了家庭、社区、场馆、研学实践基地、企业、民间创新学校和社会组织等的创新教育实践。
再次,在关注创新教育前沿理论的同时,突出中国理念和实践。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在创新教育理论构建、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跨学科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探索为我国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有益参考。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创新教育理念呈现出与国际前沿接轨、融合中国国情与特色的特征,并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为了更好地展示我国创新教育的理念、模式和经验,本书遴选的所有案例均来自中国,这些实践涵盖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校园建设、评价体系、跨学科融合以及前沿技术应用等各个方面,突出了中国特色和中国探索。
最后,将理论分析、案例展示与专家点评相结合。本书对创新教育内涵及特征、主要目标和内容、发展意义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在展示实践案例时进行相关理论解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对于本书的55个案例,我们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读者更好地理解案例内容、把握案例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理念并由此进行发散性思考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视角。可以说,本书是一项凝聚了理论与政策、丰富实践案例、专家学者智慧的,综合性、融合性、创新性的成果。
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激发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创新教育的关注与探索。同时,也期待以书为媒,加强各方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创新教育在我国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创新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编辑: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