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专家观点>正文

【专家观点】推动旅游产业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17-12-01 11:00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党的十九大对绿色发展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从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旅游产业链条长、范围广,既是释放绿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也是发挥自身生态功能、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平台。

对旅游产业而言,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要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出发,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内涵。除了关注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外,更应关注旅游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区域发展、改善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等方面的作用,统筹绿色、发展和改革之间的关系,推动旅游产业绿色发展。


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是绿色。

传统意义上,过度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是引起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相比而言,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往往具有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常常被公认为是绿色产业。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非绿色的问题。在我国,不少旅游景区都不同程度存在资源消耗强度大、环境容量超载的情况。在企业经济利益至上和地方政府“唯GDP论英雄”的观念下,对旅游资源进行无序、过度开发的现象仍然普遍,由此产生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和人文资源破坏问题,直接导致很多旅游目的地环境恶化,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实现旅游产业绿色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和思考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要转变观念,正确客观审视因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而被改造了的自然环境,直面由此引发的资源过度开发、环境严重污染等危机与挑战,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传承文明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其中,地方政府应立足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管理的全链条,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约束与激励相容的政策机制,实现旅游产业发展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历史文化遗存破坏、污染物排放的全面脱钩。旅游企业应更加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主动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实施和推广绿色标准,减少自然人文资源损耗,修复生态环境系统。而作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社会公众也应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增强绿色旅游素养,减少自身旅游行为对资源环境的消极影响,并通过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绿色旅游环境的营造。


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的动力是发展。

绿色发展需要有增长的发展。与单纯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概念相比,绿色发展更强调在不损害资源与环境再生能力的基础上,不以降低经济社会福利水平为条件,更加突出在持续性基础上的“可发展”。同样,旅游业绿色发展也需要促进环境与经济的统一,既要绿色又要发展,不是强调“零增长”,而是要在发展方式上做文章。通过围绕创新、融合、共享3个重点,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绿色转型,培育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新动力。

要注重产业发展的创新性。在推动旅游产业绿色发展过程中,需要立足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把创新作为提高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根本驱动力。其中,重点应以提高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动旅游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促进绿色旅游产品的研发,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通过创新释放旅游市场新需求,创造旅游产业新供给,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要注重产业发展的融合性。旅游产业链条长、环节多、参与广,产业本身就具有开放融合的发展需求。因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也需要围绕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通过三次产业和服务业内部融合,跨行业、跨领域配置绿色要素,协同增进绿色发展能力。应着力推动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融合。例如,可与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文化农业等结合,发展绿色农业旅游;与工业遗产开发与保护、环保工业展示与体验等结合,发展绿色工业旅游;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绿色旅游金融工具和交易产品。这些都有助于构建系统综合、融合发展的绿色大旅游产业体系,形成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环境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效益的绿色旅游产品。

要注重产业发展的共享性。绿色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对旅游产业而言,贫困地区的进步、贫困人口的减少也是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的目的之一。现实中,我国很多适合发展绿色旅游的地区都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较低,自身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通常很难为地区贫困人口提供充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推动旅游产业绿色发展,应充分考虑我国实际,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绿色旅游产业,将绿色资源变为绿色资本、绿色产品、绿色服务,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这样,既可以为贫困地区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贫困地区的扶贫脱贫能力,也可以使贫困人口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成为绿色资本、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将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与减缓贫困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形成通过绿色旅游实现绿色减贫的新模式。


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形成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关键在于深化改革。以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产权制度改革为例,产权是交易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产权界定要求产权主体对资源具有使用的排他权、自由转让权以及收益的享有权,从而保证产权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的责、权、利的统一,进而增加交易的确定性,同时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很多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在生态资源产权界定、流转、收益处分等方面,仍然存在产权归属不明晰、产权保护不严格、生产经营自主权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极大地影响着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旅游产业绿色发展要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就应充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产权安排和合作机制为核心,完善产权分置机制,重点拓展和完善经营权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经营权,通过产权明晰和规范流转,保障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企业、政府、社会协同推进生态旅游发展。


编辑:王楠

注:*本文刊发于《中国环境报》,作者赵峥系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