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5日,2024年全国两会在京开幕。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聚焦两会中科技创新相关议题,从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未来产业培育、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角度进行交流和分享。
科技创新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当前,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面对国内外的多种困难挑战,更需要坚定不移地加强科技创新,深入理解科技创新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向科技创新要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刘杨)
以一体化综合改革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教育孕育未来,科技催生动能,人才引领发展,三者有机融合、相互贯通、协同推进,体现了中央决策层立足大局大势,着眼实现创新驱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深远考量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指明了路径。
北京作为首都,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既要一如既往地重视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引育,也要更加重视大国工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以一体化综合改革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面向重点产业、未来产业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在创新实践、产业实践中全面提升育人效度,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辐射引领全国,应对“数字+” “智能+”的纵深发展,为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张亮亮)
培育未来产业需在四方面加强部署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未来产业,要在四个方面加强部署。一是突出“先导布局”,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区域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二是突出“技术策源”,集中谋划建设一批聚焦未来产业的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三是突出“开放容错”,对新技术、新业态实行更加弹性和包容性的监管模式;四是突出“市场培育”,加快编制未来产业产品首购目录,探索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支持模式。(邱英杰)
共同迎接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
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了“人工智能+”,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将掀起“颠覆性”浪潮,不管在国家层次还是对于每个人,都面临了诸多方面的挑战、风险和难题。在宏观层次,这带动着商业模式、就业结构、教育模式、创新模式等的变革,将人类社会带进了不得不与智能机器人共生、共存、共舞的时代。
在个人层次,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改变。既然改变不了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进程,只能改变自己;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通过学习改变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进步,才能在未来的人机共存时代中更好地发展自己、服务社会,不被历史潮流淘汰。(白英)
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首要任务,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则是这一任务的核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点在于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这需要我们实现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
。这两者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指导我们实践的明确策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共同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不仅为产业链的现代化提供了内在动力,也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李淑敏)
科技智库以“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作为科技智库工作者,我们要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整合好学术与政策研究、战略与咨询服务、金融与成果转化的资源要素,通过研究、政策建议和合作,充分发挥科技智库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平台作用,促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陈瑾)
发展新质生产力,青年人的时代使命
自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原创性概念以来,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更是成为了热议的焦点。“新质生产力”,“新”的是起点,重中之重是“质”,落脚于“生产力”。这个概念的提出和阐释,不仅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也给千千万万的青年人传递了鲜明的“新”信号。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群体,我们青年人更应积极响应国家需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乘势而上、挺膺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谱写科技强国的青春篇章。(文艺璇)
编辑:陈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