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4月18日,由沈阳市金融发展局作为指导单位,沈阳日报社联合浑南区人民政府、沈河区人民政府、盛京银行主办的“创新·信用·服务”2019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系列活动在沈阳启动。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受邀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并发表题为《全球绿色发展框架:企业转型与金融战略》的主旨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关成华院长的主旨演讲整理:
为了使企业的环保表现与环境状况的持续健康真正挂钩,国际社会最近提出了绿色企业的概念,用绿色重新定义企业的环境表现。对于企业来说,其经济活动的成就应与造成的自然环境损害结合起来评价。绿色企业就是指企业的经济行为和结果已经与自然环境损害脱钩,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不会对环境造成进一步损害。
绿色企业有强和弱两个定义,或称为深绿色和浅绿色。前者是指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其对环境的损害逐步减少,即发展与损害绝对脱钩。后者是指企业经营发展的速度不低于其对环境损害的速度,但是企业发展的同时环境仍持续受到损害,也称为相对脱钩。具体来看,绿色企业应该至少具备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企业应有明确的绿色发展意识、理念、意向、部署和行动
2.企业的资源环境表现应达到良好临界水平以上
3.企业的资源环境生产率应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4.企业没有引致外部经济体产生显著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5.企业引致外部经济体产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表现应呈现不断改进的趋势
6.企业没有给相关的外部社会环境带来显著或潜在重大威胁
国际能源机构、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的研究报告表明,在未来十年内,全球主要绿色领域(如建筑、能源、基础设施、水以及污染治理等)的投资需求将达数十万亿美元。绿色领域市场潜力很大,向具有潜力的绿色行业提供足够的融资,不仅能获得环境收益,还能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绿色金融”概念提出的本意是充分发挥金融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应对绿色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约束和配置结构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转型。
那么,在全球绿色发展框架下,如何推动实施绿色金融战略,促进企业绿色转型?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的缺口大,尤其是对绿色技术的支持严重不足,未来提升的空间巨大,还存在着标准模糊、企业参与度低、市场机制不健全、产品与服务种类单一等问题。
为了让绿色金融更高效地服务企业,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应该在不同层面上实现从理念到工具的创新:
政府层面可从宏观以及微观层面对绿色金融进行引导,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为金融创新构建发展基础并提供大力支持;
金融机构应积极发展非标准化产品,丰富产品金融线,为新兴产业金融提供有效的信息载体;
对于企业,应注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影响力金融等创新型金融工具的协同效应。
对于中小企业,要加快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1.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切实发挥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使得更多优秀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能够通过上市满足资金需求。
2.优化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营商环境。
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需要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清理规范阻碍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规定,减少担保、评估、公证等费用和时间,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3.放宽金融机构考核指标。
重点完善金融机构绩效评价指标,在考虑金融机构自身商业可持续性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利润考核指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
4.加强中小企业征信系统。
充分应用大数据、互联网工具,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平台建设,除经济指标外,适当加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信用评价,降低信息成本和信贷风险,提高企业信贷可得性。
编辑:笑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