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成果>专题研究>正文

【专题研究】国家战略视角下重点城市科技创新解析——基于《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9 12:00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浏览量:


2022118日,“2022首科新年论坛——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科技创新”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举办。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教授发布《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


一、国家战略视角下重点城市科技创新解析

(一)国家中心城市:创新高地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2010年我国首次明确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作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2016年至2018年间又先后确定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从总指数上来看,2021年,9个国家中心城市继续处于领导阵营,在引领区域创新发展乃至国家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武汉市、西安市、成都市、天津市、郑州市、重庆市。

图:国家中心城市2021年科技创新指数得分情况


其中,有4个城市进入全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榜单的前十强。全国城市科技创新指数均值为0.31969大国家中心城市的指数均值为0.6449,对比两者差异可知,国家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指数得分高于全国均值1倍有余。

从一级指标上来看,北京市在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等方面以显著的优势领先其他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彰显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决心与成效。西安市在创新资源方面表现突出,得分达到0.5260,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位,特别是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发展后劲十足。武汉市在创新环境方面表现出色,得分达到0.7250,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位,特别是政策环境良好,极大地促进创新发展。上海市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优势,在国家中心城市排名中仅次于北京。

图:国家中心城市一级指标对比分析


对比国家中心城市2021年和2020年全国排名变化情况可知,北京市、上海市保持领先优势,维持在第1和第3位;广州市、武汉市排名小幅度上升,从第6名提高为第5名;成都市、郑州市、重庆市排名明显提高;天津市排名则略有下滑,从第10位下降到第13位。

图:国家中心城市2020-2021年排名波动


(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稳步推进科技合作交流,开放创新拓展新空间

“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是“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推进广阔跨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和行动者,包括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安、兰州、西宁、重庆、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10个城市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16个城市。2021年,政府间科技合作有序开展,“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深入推进,我国与东盟、拉美和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1年,26个“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如下图:

图:“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科技创新指数(蓝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黄色: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


对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可以发现如下特点。第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质量更高。第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及3个一级指标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表现都更为突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的创新绩效略胜一筹。第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更为均衡。

从三级指标中的“每万人吸引外商投资额”(如下图)来看,武汉市吸引外资能力一超多强,具有显著优势。对比全国288个城市的“每万人吸引外商投资额”(均值为143.92万美元/人),“一带一路”城市大部分在全国均值以上,具有显著优势,这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城市在参与国际合作,吸引外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图:每万人吸引外商投资额(万美元/万人)


(三)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引领与辐射特征凸显,自主创新与协同合作并驾齐驱

2021年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如下,整体来看,除西宁市外,其他城市的科技创新指数得分均高于全国均值(0.3196)。

图: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科技创新指数情况


五年来,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引领与辐射特征凸显。从引领特征上看,36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内部,有8个城市占据全国前10位,有31个城市进入全国前50名,仅有西宁市未进入城市科技创新全国前100强,由此可见,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开启自主创新、先行先试,起到了很强的引领带动作用;从辐射特征来看,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辐射效应明显,31个省会或直辖市均凝聚全省政策、资源的倾斜支持之力,在其对应的省域内积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对省内其他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效应。5个计划单列市在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先行先试,也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

省会城市之间区域差距显著,头部城市各有特色。其中,省会城市创新资源排名前3的城市依次为北京市(0.7256)、深圳市(0.5309)、西安市(0.5260),创新环境排名前3的城市依次为北京市(0.7990)、杭州市(0.7259)、武汉市(0.7250),创新服务排名前3的城市依次为北京市(0.9580)、上海市(0.9094)、深圳市(0.9035),创新绩效排名前3的城市依次为北京市(0.8656)、深圳市(0.8533)、上海市(07714)。


二、分区域城市科技创新互动效应观察

(一)省域层面:资源环境禀赋不一,创新发展不充分、不平衡

我国省域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分层趋势。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总指数得分均在0.5以上,为第一梯队;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建省、河北省、湖北省、安徽省、西藏自治区、江西省、湖南省等13个省总指数得分处于0.3-0.5区间,为第二梯队;其余省域的总指数得分都在0.3以下,为第三梯队。创新发展的水平上不同省份间创新发展差距较大,全国的创新发展仍不均衡。

图:各省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均值得分情况


从一级指标上来看,省间差距显著,各省创新禀赋不一。江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南省、浙江省、广东省具有较为丰富的创新资源;浙江省、江苏省、海南省、广东省、山东省的创新环境较为优越;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的创新服务质量较高;浙江省、重庆市、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的创新绩效水平较为出色。


(二)城市群层面: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处于龙头引领地位

当前,我国正在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全国各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正在加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目前共有19个城市群,这19个城市群是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抓手。

19个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具有显著领先优势,科技创新指数得分达到0.8442;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紧随其后;关中平原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等城市群高于2021年全国均值0.3196

图:各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得分情况


从一级指标上来看,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各方面表现继续领跑全国城市群,科技产业创新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珠三角城市群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利好,凭借创新要素集聚的优势,率先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的统筹指导下,长三角城市群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区域一体化技术转移体系,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此外,中原城市群在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方面发展劲头十足,山西中部城市群在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方面表现值得肯定。


(三)区域层面:南强北弱格局明晰,中心城市“C位”主导

七大区域指数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其中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指数均值低于全国均值0.32

各区域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显著,同时,各区域内部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差异巨大。华东地区得分最高的为上海市,排名全国第3位,最低的为亳州市,排名全国第215位;华南地区得分最高的为深圳市,排名全国第2位,最低的为百色市,排名全国第261位;华北地区得分最高的为北京市,排名全国第1位,最低的为乌兰察布市,排名全国第278位;华中地区得分最高的为武汉市,排名全国第7位,最低的为张家界市,排名全国第258位;西南地区得分最高的为成都市,排名全国第11位,最低的为丽江市,排名全国第283位;西北地区得分最高的为西安市,排名全国第9位,最低的为陇南市,排名全国第288位;东北地区得分最高的为大连市,排名全国第32位,最低的为鹤岗市,排名全国第287位。

图:大区域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及区域间差距情况


从一级指标上来看,华东地区城市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各方面水平均拨得头筹,华南地区在创新环境、创新绩效方面表现出色,华北地区在创新资源、创新服务方面成绩优异。总体呈现出南强北弱、东高西低的特点。

图:七大区域一级指标均值对比情况


*欲了解《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详情,请联络cistds@cistds.org.cn

编辑:陈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作者和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欲转载文章,请您联络cistds@cistds.org.cn。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请自觉遵守我们的转载要求,尊重作者及原创版权,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发现有未经允许或不合要求的转载,我们将立即举报,并要求您删除文章。原创之路不易,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相关文章